第142部分(第3/4 页)
武关!郭师爷!”
李信将目光转向郭师爷,“你就不必与大军通行,本帅将代州百姓与浑源州地方联络的任务交给你,这里有书信一封,是写给毛镇抚的……”
郭师爷有点莫名其妙,不仅是郭师爷大家伙都有点莫名其妙,难道三卫军不回浑源州休整吗?如果不会浑源州,又去宁武作甚?
“小,小人遵命!”
尽管郭师爷对李信的意图不甚了了,还是先伸手将书信接了过来,小心的揣进怀中,静听接下来还有甚么交代。
“想必诸位对本帅的决定都有些莫名吧?”
李信环视一周,面色逐渐凝重,缓缓的说道:“如若我三卫军此番回了浑源州,那么你我这一番出生入死还有甚意义?仅是为救了几万百姓吗?这不是我的初衷,想必也不是诸位的初衷。我李信在此立誓,誓要将流贼赶出山西!诸位肯与李信走一遭吗?”
田复珍听到李信立誓之时便已觉热血沸腾,第一个站了出来。
“下官愿与大帅赴汤蹈火!”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表示愿与李信同生共死,赴汤蹈火,愿为大明抛洒鲜血!
“大帅由宁武重返太原府,好一招明修战斗,暗渡陈仓,流贼都以为三卫军回了浑源州,却万万想不到咱们又杀了个回马枪,出其不意!”
郭师爷对李信的行动摇头晃脑的分析了一番,众人均大以为然!
李信满意的点点头,忽而又道:“既然都同意,还愣着作甚?都行动起来!”大伙应声,轰然而散,三卫军脱离开百姓队伍,沿着浑源川向西南而去!
……
“甚?代州城被闯王大军拿下了?这,这不可能,那三卫军李信呢?”
孔有德满脸的不可置信,代州被轻而易举的拿下,李信的三卫军可不是吃干饭的。
“回大头领,代州守军和百姓连夜逃出北娄口,奔浑源州去了,想来是畏惧咱们闯军威名!”
孔有德被气笑了,骂道:“屁的威名,那姓李的在满清鞑子千军万马之中都没畏惧过,还怕你们这些乌合之众?”
他的第一反映就是这厮又要有什么诡计,于是又问道:“这个消息从何得来,可确实?”
“千真万确,代州城被烧的几乎块成了一片白地,小人亲眼所见,如何能有假?”
连代州城都烧了,孔有德更糊涂了,只觉脑中一团浆糊,便将目光转向吴山。
只见吴山手握腰间雁翎刀刀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已经失了血色显得发白。过了半晌,才长长叹了一声!
“孔兄,你我这诱敌之计失败了!”
由于李信没有按照吴山划下的道走,他们此前的一切突袭和行动都显得无关紧要,毫无意义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帝庇护
真定府,杨嗣昌刚刚起床便接到了来自紫荆关的密报,李信居然弃城而逃了!他对这个消息亦是难以置信,又立即派了人去确认。直到得到身在紫荆关的保定总兵朱梅的确认答复,这才哈哈大笑。
“李信哪李信,罔顾圣恩,居然弃城而逃,看你这回还能蹦跶到几时?”
杨嗣昌只觉得,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能借此除去一大隐患,当值得一贺。正好贺人龙求见,便瞧见杨嗣昌手舞足蹈的模样,连忙陪着小问道:“杨相如此欣喜,可是有了大好事?”
“大好事说不上,本想自此去一心腹之患,你说当不当得一贺?”
“自是当贺,自是当贺!”
人家没细说,贺人龙自然也不好继续追问,只好跟着打哈哈,连连点头认同杨嗣昌的说法。杨嗣昌自然不会细细与他道来,也是连日来被坏消息纠缠的焦头烂额,多日的布局终于有了一点小小的红利,这才喜笑于形。他很快便恢复了往日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打了两句官腔,以掩饰自己的情绪。
“这几日贼兵接连调动,要小心监视,莫使他们溃围!”
“末将安敢大意,杨相放心,这太行八陉不说铁桶一般,也是严密至极的!刘国能插翅也飞不出来!”
“嗯!”
杨嗣昌又瞥了一眼贺人龙,心知这厮向来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料想是惦记着由他取代左良玉一事。果然,贺人龙便提及了此人。
“杨相容禀,左良玉自打前几日兵败逃回黄河以南,恐怕对河南形势极为不利,杨相还要早做筹谋才好!”
“哦?如何不利,说说!”
杨嗣昌鼻孔里微不可察的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