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王莽妻出去迎接,她衣不曳地,破布蔽膝。诸夫人以为是婢佣,后来才知道是王莽的妻子,都惊诧莫名。
他的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婢,被王莽逼令自杀。王莽在士人中的声誉日增,留下大义灭亲的美名。
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侍疾尽心尽力,亲尝汤药,乱首垢面,一连几月不解衣带。王凤颇为感动,临死前将王莽托付给皇后王政君。王莽从此开始发迹。
汉哀帝死后,外戚王莽迎立中山王刘箕子为帝,是为汉平帝。平帝只有九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王莽位居首辅,一切政令,都出自王莽。
有一年盛夏大旱,郡国飞蝗成灾,王莽自己带头不吃荤,并出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以赈灾黎。满朝公卿,见王莽如此,也都纷纷捐田献宅。朝野上下,都交口称颂王莽的仁德。
这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武功县长孟通在井中得到一块白石,上有红字:“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
又有齐郡临淄县亭长辛当,夜里梦见天使对他说:“摄皇帝当为真皇帝,如若不信,亭中发现新井,便是确证。”第二天早晨辛当起来,见亭中果然有一口深百尺新井。巴郡也有石牛出现,上有红色的文字,大体都是上天命王莽为帝之类的话。王莽便改年为初始,以应天命。
公元8年,王莽率群臣入太祖庙拜受金匮禅位,定国号为“新”。废孺子婴为定安公,西汉就此灭亡。
王莽自称为黄帝虞舜的后裔,尊黄帝为初祖,虞舜为始祖。他仿行井田制,称天下田为王田,不得私下买卖。如一家不满八口,田过一井,应将余田分给乡里。严禁私鬻奴婢,违令重罚。百姓养生嫁娶、宫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遵照西周制度,官职多半改为古代的名称。
王莽连年挑起战事,所需入不敷出,只有课重税于民间:盐税、酒税、铁税、山泽采办税、赊贷税、铜冶税等多如牛毛。贫民无法谋生,富人也朝不保夕。揭竿造反的流民,四处攻城略地。
天凤四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以代粮,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更始帝刘玄在绿林军支持下即位,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等地。莽军一触即溃,在昆阳之战以40余万军不敌万余兵力的刘秀。
地皇四年,王莽率群臣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城中起火,王莽逃到渐台,渐台四面皆水,王莽还抱着符命、威斗等一些不管用的玩意,从官千余人随他上了渐台。
商人杜吴在渐台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其首,起事军将首级悬于宛市之中,王莽时年六十八岁。当时有人割王莽舌切碎分食,因为他的长舌一度欺骗了天下。
参考:《汉书·王莽传》
曹操
(155—220)平生所爱第三子
一代枭雄曹操,几经不死,曾说:“天下若无孤,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所言极是。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大限时对众人遗言:“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唯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
刘备
(161—2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后,忐忑不安,发誓辅助幼主成大业。此后,他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
刘备在复杂的###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隋炀帝
(569—618)好头颅,谁将剁之
杨广,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称于世。
杨广曾写有《春江花月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