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看过一次,记得不大清了,还是你老人家给大伙儿详细说说吧,就当是给大伙儿上一课,开展一次历史教育。”
钱教授犹豫片刻,笑道:“好!那我就给大伙儿说说我们大唐时期一位杰出但是并不出名的中华豪杰!赶紧拿水呀,跑了一路,我老人家口渴得不行!”
杰布赶紧从包中拿出一瓶水来,打开盖子递给了钱教授。
钱教授接过来,喝了一大口,然后坐在了山坡的草地上。
众人围坐到钱教授一边,已经顾不上山下的蛇群。它们再凶狠再毒辣,反正它们也上不来,一边听钱教授讲着千年秘史,一边观看壮观的蛇海奇观,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钱教授一口气喝了大半瓶,这才开始讲了起来。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王玄策所处的时代英雄辈出,王玄策并未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因此他也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空间。主要是因为当年出使印度,回国后写下了《中天竺行记》,详细记录了三次出使印度的经过以及印度的地理特征,方在历史的夹缝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惜的是此书早已失传。
提起这王玄策出使印度,还得从唐僧玄奘远赴天竺求佛取经说起,也就是《西游记》中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原型。
当时的印度国名天竺,举国崇尚佛法,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国。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达摩迦陀国(中天竺),得到了摩迦陀王尸罗逸多的召见。摩迦陀王文武双全,东征西讨,征服了天竺四方诸候。当时的大唐王朝威加海内外,名声远播世界各地,摩迦陀王能够见到大唐高僧来访,自然是喜不自胜。摩迦陀王问玄奘:“偿闻汝国有圣人出世,汝能为我说明圣迹否?”玄奘法师便把太宗皇帝中原平乱、降服四夷、威震八方的事迹描述一番。摩迦陀王听罢,十分佩服,大为仰慕:“如汝所言,吾当东行面圣,朝觑汝王!”
后来,玄奘法师在天竺采集经论六百五十余部,带回中土。摩迦陀王派使臣带上书信、厚礼,随玄奘法师返回长安拜见太宗皇帝。唐太宗自然也是十分高兴,便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随印度使节回访。到达印度之时,摩迦陀王亲率群臣出朝恭迎唐使,拜受唐王诏书。第二年,摩迦陀王又遣使大唐,献厚礼谒见唐太宗。如此礼尚往来,两国开始建交往来。
过了几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唐王命王玄策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再度出使印度。访问团一行五十余人,还带上了唐僧的师弟辩机和尚做翻译。千山万水,走了好几个月,总算进入印度境内。
不料此时,印度国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摩迦陀王病逝,其中一位诸侯国帝那伏帝王阿罗顺那谋权窜位,伪立为王,整个印度陷入战乱之中。因当时的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再加上路途艰难遥远,访问团对此事并不知晓。
这阿罗顺那倒也是胆大包天,听说大唐使节入境,不举行欢迎仪式倒也罢了,竟然派出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蒋师仁以及所带的五十余名护卫个个都是久经沙场,临危不乱,摆了个雁行阵将王玄策、蒋师仁、辩机和尚夹在阵中,奋力杀出重围,逃向吐蕃境内。此时的吐蕃正与大唐交好,早有人向吐蕃王飞驰报信。吐蕃王松赞干布闻讯,亲率一千铁骑驰援,结果只救出了王玄策、蒋师仁、辩机和尚三人,其它兵将全部战死,访问团几乎全队覆没!
这王玄策可不是盏省油的灯!大怒之余,立即发檄向邻近各部军府节度使以及各大唐属国借兵,共集兵马一万有余,其中尼泊尔骑兵七千、吐蕃骑兵一千二百名。王玄策自封为总指挥,蒋师仁为先锋,浩浩荡荡,杀奔天竺,发誓要铲平天竺!
一入天竺,很快与阿罗顺那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第一仗便打得天竺兵将溃不成军;随即巧布火牛阵击溃阿罗顺那亲率的七万战象部队,杀死敌军数千,水攻溺毙万余、俘虏万余;紧接着,蒋师仁率兵数千攻破了朝乾陀卫城,城中有阿罗顺那的妻子拥兵数万,据险坚守。破城后,数万守军逃的逃,降的降。至此,远近城邑望风而降;最后,王玄策亲率大军直取首都茶和罗城。阿罗顺那大惊,坚守不出。王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的攻城套路:云梯、石车、火攻,足足攻了三个多月,茶和罗城兵败城破,阿罗顺那被活捉。中天竺遂灭。
因东天竺曾援兵阿罗顺那,王玄策盛怒之余,欲起兵再亡东天竺,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遣使求和,送了牛马三万头,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王玄策这才罢兵回朝,押解阿罗顺那及一干降臣,绑赴长安。太宗皇帝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