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破坏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战斗力,损害了我党我军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他号召全体同志,要加倍努力工作,尽快地挽回这一事件给党造成的严重损失。他要求受冤枉的同志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帮助党组织把问题搞清楚。
湖西“肃托”被制止了,大批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救,可是身为领导的罗荣桓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有一天,他散步时,遇到了在第4大队一营当组织干事的陈忠梅。
陈忠梅是1929年后参加革命的红小鬼,曾在罗荣桓领导的第一军团政治部工作过。如果是在别的场合,罗荣桓见到他一定会亲热地谈一会。可是此时此刻,罗荣桓的心情很沉重,他一见到陈忠梅就表情严肃地说:“小鬼呀,你还记得打‘AB团’的教训吧?湖西事件又重犯了那种错误呀!”
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教训是什么?我们党内为什么总是有人制造于革命不利的事件?罗荣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苦苦地思索着。
在这一段时间内,罗荣桓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红军时期肃“AB团”的运动。红军总前委对敌情估计错误,在红军中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肃反斗争,结果造成了乱捕乱杀现象。罗荣桓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任红4军政委,一位年仅十几岁的小战士也被打成了“AB团”,原因是他给被打成“AB团”的人买了酒和花生米,最后是罗荣桓救了这个小战士。当时有人说12师师长萧克也有“AB团”的嫌疑,准备抓起来,是罗荣桓保护了他。另外,还有一个罗荣桓“刀下留人”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红4军政治部通知说12师的宣传队长和一个宣传员是“AB团”,于是,师里立即将这两个人逮捕。提审时,这两个人不承认,一用刑,承认了,又供出十几个人。再抓,再打,再审,这十几个人又供出几十人,不到两个月,这个师抓了100多人。当时规定,捕人由各团决定,杀人由各师党委决定,不须向军党委和总前委请示报告。12师准备杀几十人。
就在准备动手的那一天早晨,12师领导感到杀这么多人有问题,萧克便骑马到军部向罗荣桓政委请示。罗荣桓和红四军军委秘书长黄益善接待了他,听了他的汇报。罗荣桓当即明确答复:“不能杀那么多人。”听了罗荣桓的意见,萧克心中有了底。他立即往回赶,救下了30多人。从此,“罗政委刀下留人”的故事便在红军许多部队中流传开来。
“过去的事就不要去想了,先把肃托的事处理好吧。”罗荣桓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1、暗害分子的末日
罗荣桓向白子明等人要被囚同志的“口供材料”,王须仁和王凤鸣则把他们整理过的“口供材料”拿了出来。
罗荣桓要求看原始材料,并气愤地对王凤鸣道:“用刑罚逼出来的口供,算什么根据!”他厉声质问王凤鸣:“你抓了那么多人,杀了那么多人,既不请示,又不报告,你无法无天到什么地步!我要不是带着部队来,我看你也会把我抓起来!”
王凤鸣顿时象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软瘫在椅子上……
罗荣桓又问白子明:“你们抓了多少人?又杀害这么多人,为什么不向山东分局请示?”
白子明也浑身颤抖,无言以对。
郭洪涛问:“你们在审讯中是否用了肉刑?”
白子明点点头。
郭洪涛说:“问题就在这里,你们用肉刑,逼问口供,致使许多好同志受累。你随便拉一个人来,让我吊起来拷打,如果他把你供出是托匪,你是不是的?”
白子*惊肉跳:“那不是,我真的不是。”
问题清楚了。
罗荣桓当即采取了紧急措施:解散“训练班”,无条件释放被冤枉的党员和干部,恢复他们的工作,并改组了苏鲁豫边区党委,重建军政委员会。
“过去的事就不要去想了,先把“肃托”的事处理好吧。”罗荣桓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罗荣桓一到湖西,就开始注意到王须仁这个人。他整天弓着腰,显出一副谦卑的样子,两只眼睛深深地陷在满是络腮胡子的脸上,加上一副眼镜挡在前面,很难看清他那诡秘的眼神。罗荣桓来了以后,王须仁很少抛头露面,话也不多,似乎并无多大本事。可是郭影秋、郝中士等都揭露了王须仁的大量骇人听闻的严重罪行。罗荣桓初步了解情况后,便很尖锐地向区党委书记指出:“现在可能是这种情况:好人牺牲了,坏人却在逍遥法外。”
罗荣桓指示保卫部进行调查: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