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潘多拉魔盒(第1/2 页)
“既然你有盘算,这件事朕就不多说了。检校库那边的积账,牵连太多,手段还是温和点好。”官家提醒道。
赵兴闻言犹豫了一下,说道:“父皇应该早就知道此时吧?”
“嗯。”
官家点了点头,说道:“你是想问朕既然知道,为何放任不管?”
“儿臣心里确实有些疑惑。”赵兴说道。
顾偃开娶白氏,不就是因为官家让那些勋爵还钱么。
官家既然对勋爵都如此强硬,没道理对文官这么纵容才是。
“唉。”官家叹了一口道:“这件事之所以到了如今的地步,责任在朕身上。”
官家把这件事的缘由,跟赵兴说了一遍。
那时候官家刚刚亲政,听说许多官员连宅院都置办不起,便准许他们从检校库借钱置办宅院。
官家这么做也是好意,地方官员刚升入汴京,官职都不高。
大宋俸禄是高,但是汴京房价也贵啊。
官家这么做,一来是体恤这些官员,二来也是担心这些官员,因为置办不起宅院贪赃枉法。
借钱给官员置办宅院,以官员的俸禄慢慢偿还问题不大。
既能收拢人心,也能避免官员因此动了贪念。
一开始有人不能按时还上,官家也没在意。
一来人数不多,二来官家觉着有些遇到困难暂时还不上也正常。
却没想到后面拖欠的越来越多。
这其中好些都是老臣,有的都已经致仕病故。
官家性子宽仁,结果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赵兴听完也有些无语,父皇的做法不能说有错。
毕竟就连后世当官的都会分房子,不够格分房的也有这方面的补贴。
朝廷提供不了,借点钱倒也不是不行。
可是官家却过于宽仁了,一开始有人拖着不还,觉得钱也不多,没有追究。
别的官员一看可以不还,谁还会傻乎乎的还钱?
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官家还想着那些人会感激,说不定那些官员在想,朝廷分房子是应该的,为什么要还?
子不言父过,事情已经发生,纠结这些也没意义,因此赵兴没有多做评价,而是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发配高渤也是为了震慑,想来没人敢拖欠不还。”
“看来这也是你的算计。”官家笑骂道。
赵兴笑了笑没有说话,和父皇聊了一会,便告退离开了。
出了皇宫,上了马车,赵兴琢磨着怎么弄些钱出来。
这次的事情也凸现了朝廷现在圈钱的窘境。
只是几百万两的烂账,就让朝廷周转不过来了,简直可笑。
钱他有,这些年他积累的钱财也有两千多万两了。
但是将来若想对西夏和辽国动兵,需要花费大量钱粮。
朝廷不打仗都入不敷出了,也提供不了军费。
因此这些钱,并不能动。
赵兴思来想去,想到了纸币。
大宋是有纸币的,像川蜀之地流通的交子和如今市面上大宗交易的银票,都是纸币。
这个时候的纸币并不是胡乱印的,像交子是有准备金的。
而银票甚至不能说是纸币,更像是存折。
银票最早的由来,是商人为了交易方便弄出来的。
古代银钱携带不便,特别是大宗交易时,不仅清点麻烦,运输也麻烦。
于是一些商人联合起来,在各地开设钱庄。
有需要的人可以把钱存在当地钱庄,得到票据,到别的有钱庄的城池去取出来。
最开始都是取现钱交易,后来随着人们对于票据的认可,直接可以以票据交易,因此被称为了银票。
商人把银钱存入钱庄,换取票据,钱庄也不是做慈善的,自然需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后来朝廷看到这种方式的便利,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管理,由朝廷来主导,在各地设立的银票务。
赵兴想的就是直接印一些银票出来。
最早银票只是为了夸地区交易方便,随着民间对于银票的认可,很多人都不会把银票兑换成现银。
因此朝廷完全可以印一定数量的银票出来,只要能保证银票能够足额的兑换出现钱,又不发生挤兑现象,就不会有问题。
以大宋经济的繁荣程度,赵兴估计印个几千万两银票出来,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