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妈的!”他大声骂了一句,“就像被扔到船边笼子里的老鼠!”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莉切妮丝把脸转向他。
“现在——告诉我,以后我会怎样?”
第二章 乌托邦里的闲人
1
几天之后,巴恩斯坦波尔的体力和脑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不需要整天躺在凉廊的床上杞人忧天。现在,他可以自由地四处走走。他很快就能沿着乌托邦的乡间小路走上很长一段距离,边走边观察,看看能否遇到什么老熟人。同时他还在不断地增强对这个人类美好愿望都得以实现的世界的了解。
乌托邦这样的社会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邪恶已完全消失;战争、瘟疫、抑郁、饥饿和贫穷都远离他们而去;艺术家的梦想,人们追求漂亮、完美的心愿在这里都得到了实现;这里的人们整天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社会组织管理井然有序。乌托邦取得的巨大成就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巴崽斯坦波尔疗养的地方气候温和,阳光明媚,仿佛置身于南部欧洲一样,但在这里他却看不到具有意大利或西班牙特色的风光。这里也看不到驼着背,背着篓子、干瘪的老太婆,也看不到喋喋不休的乞丐和穿着破衣服为提高待遇而在街上举行示威游行的工人。到处都是漂亮的小别墅,到处都是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橄榄树枝繁叫茂,果实累累,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一块块农田和果园,设施齐全的灌溉系统,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迷人景色。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没有瘦骨如柴的儿童和毛稀肉瘦的羊只,看不到被套上绳索的牛在限定的草地上吃草;道路两旁看不到乱七八糟的简陋房屋,看不到令人发怵的神殿、庙宇,看不到流血冲突;没有见不得人的私生子,没有虐待、鞭打牲畜的行为,见不到满载负荷的牲畜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奔跑在凹凸不平、满地粪便的泥泞小路上。相反,宽阔平坦的公路遍及整个乌托邦,雄伟、壮观的高架桥穿梭于高山峻岭之间,构成了一幅壮丽的风景线。休息处和遮阳处四处可见,还有通向凉亭的台阶以及避暑别墅。朋友之间可以在这里闲聊,情侣可以存这里谈情说爱,分享爱的喜悦。大街两旁绿树成荫。巴恩斯坦波尔叫不上这些树的名字,他在地球上从没有见过这些树。地球上的森林都遭受了虫害的破坏,同时由于受真菌的侵袭正变得枯萎,枝干也变得歪歪曲曲、结结疤疤。地球山的树木在遭受病虫害侵袭的同时,人为的破坏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样美好的景色是乌托邦二十五个世纪艰苦奋斗的结果。巴恩斯坦波尔看出有一个地方正在进行着一项巨大的工程:一座桥被拆掉了,但并不是因为这座桥太古老不能再用下去了,而是因为有人提出了一个更大胆、新颖别致的设计方案。
巴恩斯坦波尔一直没看到电话或电报等通讯设施,那些被看成是农村现代化标志的邮局和电话线在这里已经消失了。他是后来才搞清楚为什么马托邦和地球相差这么大的原因。他一直也没看到铁路、火车站和路边的乡村客栈。人们在房屋里出出进进,睑上带着很感兴趣、很投入的表情。看来,这些房屋一定有什么特殊用途。他们当中有些人嘴里还哼着小曲,再加上房屋里机器发出的嗡嗡声,很显然,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因为他对机械工作的了解非常肤浅,所以他弄不明白这里正在进行的工作到底有什么重大意义。他傻乎乎地在花园里走着,张着大嘴,不停地走着。
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成规模的城镇。人类需要紧密地居住一起的前提条件在这里已经不存在了。样乌托邦的某些地方,他倒也见过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带,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了解到,是为了相互学习,进行娱乐或交换思想观念等等,这些场景大都发生在一些庞大的通讯中心,遗憾的是,他还没有参观过这样的中心。
乌托邦人个头都很高,为人正直、忠厚。当他们在路上碰见巴恩斯坦波尔时,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很友好地向他打招呼,但他却没有机会向他们提点问题或跟他们聊聊天。他们有的驾着车匆匆忙忙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有的在徒步行走。这时,一架无声滑翔机的影子从他头上掠过。他对乌托邦人多少有点敬畏,每当他的目光同乌托邦人的眼睛对视,他就感到自己像是乌托邦里的一个怪物。他们如希腊和罗马传说中的神一样,仁慈、纯洁。对他来说,他们是神。即便那些被驯服的动物在这个世界里自由漫步的时候,都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神情,注视着巴恩斯坦波尔的友好表情。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