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权,但自治权并不完整。1926年英国宣布加拿大自治领与英国有平等地位。从此,加拿大获得了外交上的自治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加拿大独立后,在不断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也加强了间谍组织的组建。
加拿大政府于1920年首创的间谍组织是军事行动与情报处,不就有建立了一个海军情报单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的情报机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所创建的通讯情报组织曾帮助英国人截获德国的通讯信号,从而成功地袭击了德国的“俾斯麦号”战舰。
1941年,加拿大在其国家调查委员会内组建了一个调查处,其最初任务是截获和破译在汉堡的德国指挥机构和情报部门以及日本军事部门的通讯密码电报。不到半年,德国就有52各情报活动站受到它的监听,740份电报被它破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调查处截获的最重要的电报是维希政府向罗伯特将军发出的电报,内容是要法国舰队从加勒比海马提尼克岛海湾撤走。
1942年9月,调查处成立了特别行动科,其任务是从得到的情报中写出关于日本及远东地区的情报通报。
战后,一名叫戈尔·戈真柯的苏联密码工作者叛逃到西方,他揭露了苏联在加拿大和美国的情报活动。1946年3月,加拿大政府决定建立100个高级监听站,监听站的首要目标是苏联大使馆以及苏联北部的无线电通讯。随后,加拿大政府先后组建了国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处、加拿大皇家骑警的特别科、陆军情报处、海军情报处、国际科技情报处等部门。
1950年,加拿大成立了联合情报局,不久该局一分为二,又成立了特别调查局。特别调查局后来又改名为经济情报局。这之后,加拿大情报机关又经过几度调整和改组。1956年,加拿大皇家骑警特别科改名为安全情报处,1970年又易名为安全处。1975年国家调查委员会通讯处划归国防部,改名为通讯安全局。1984年在皇家骑警安全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加拿大安全情报局。
加拿大政府加强间谍情报的努力,既是其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出于整个西方战略利益的考虑,因为加拿大不仅是美国的邻居,而且是美国及西方大国们战略上的伙伴;在政治军事谍报斗争中,加拿大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谍报阵营中的一名“小伙计”; 加拿大的间谍情报活动也是在美国的威胁和利诱下,同美国既合作又斗争的过程。加拿大驻外使馆的窃听活动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加拿大驻外使馆的窃听活动于20世纪80年代初,代号为“朝圣工程”。当时正值美国总统里根将冷战再次推向高潮之际,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伯比英曼一再要求加拿大通讯安全局采取广泛行动,使加拿大驻世界各地的使馆都变成间谍活动的基地和安装现代化监听设备的场所。当时,尽管加拿大司法部判此种活动“违反法律”,但美国安全局恩威并重,加拿大不得不屈服。美国人手中的“大棒”是:若不合作,就切断加拿大所有情报系统的“血脉”——美国间谍往流向渥太华的各种情报信息;而其拿着的“胡萝卜”则是提供额外资金、人员培训和器材装备等。实际上,对加拿大最具吸引力的是与美国共享超一流的“畅流不息的情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均有各自的间谍卫星。这些卫星都装有超能窃听设备和可在太空中看清汽车牌照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并可被迅速地从原“固定点”移动到任何新位置。但卫星每次移动,都因消耗大量能量而缩短了约6个月的使用寿命,加拿大负担不起所需巨额经费。所以,能无偿享用卫星搜集到的情报,实在是难于抗拒的诱惑。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加拿大间谍组织概况(2)
美国安全局在米德堡总部及科勒吉帕克的“特种情报搜集中心”为加拿大通讯安全局训练特工,1990~1994年,至少有300人接受过这种训练。美国特工向加拿大特工传授窃听内容、窃听方式及最佳时机选择等经验。同时,凡参加“朝圣工程”的通讯安全局特工,每次行动前,均需得到美国政府最高决策层的批准;通讯安全局最重要的任务也分别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布置,但前者似乎更有来头,因为他每次都能拿出白宫的批件。
在美国指导下,加拿大通讯安全局在驻外使馆中窃听和监视活动取得过相当不错的“成绩”。即使在冷战结束前,它也取得过比较好的“成绩”。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通讯安全局长期监视后发现:即使在内阁中,齐奥塞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