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11月,中国卖出的第一台移动手机来自NEC,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徐峰成为第一位消费者,号码是吉利的901088。这个需要用一辆丰田农夫车的价格才能换来的“砖头”机,价值为2万元人民币,很长时间里是金钱、地位和特权的象征。所以,时间长了,人们将“砖头”机叫做“大哥大”。这实在是一个贴切的名字,属于躁动的暴发年代,对财富的追求和炫耀达到鼎盛的年代,两手七八个金戒指的人比比皆是,但根本不算什么。因为还有做得更出色的温州人。在那里,有派头的人请客,必上两道汤,一道海鲜大盆中飘浮一只百元美钞折成的小船,是为“一帆风顺”,另一道海鲜大盆中再浮一小盆,上面有规则地摆了十只进口手表,在座各位一人一表,是为“表表心意”。
人们,就用这样原始的方式表达着对财富的炫耀,这其中不乏虚荣心的作祟。“露富”的范围不断扩展,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在中国的渗透力。吃上了肯德基,知道了E…mail,用上了“大哥大”,但其实中国人的生活离世界依然很远。加湿器这样陌生的“玩意”,也只有有海归背景的人才会发现它的市场。
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何鲁敏创业的领域比较冷门:加湿器。这个产业在国外叫GDP行业。它的市场容量和人均GDP呈正比例关系,一般人均GDP在4000…5000美元的时候,行业才会出现比较大的增长。在人均GDP才290美元的中国,知识分子何鲁敏似乎起步之初就选错了方向。
何鲁敏出生于保加利亚,5岁随父母回到北京。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上山下乡”的号召,把上初中的何鲁敏送到山西一个偏远的村庄。插队5年,他自修了高等数学、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甚至通篇研读《资本论》。
顽强的姿态帮助他考入清华大学,后公派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何鲁敏在一家名为“理研钢机”的企业研修。这家企业老板透露,他之所以能够赚钱,是因为把事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捆到一起,坐上了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升降机。全世界,还有两座这样的升降机,其中一个是中国。因此,1987年初,何鲁敏谢绝日方高薪挽留,带着9箱技术资料回到中国建筑研究院。
何鲁敏所在的研究院里同一批留学归来的还有两人,一个学建材,另一个搞塑料门窗研究。3人志气相投,都想做一番事业。再加之一个从湖南进京发展的青年发明家,四人合伙办企业。但何鲁敏谈起他的创业理由,多少有些哭笑不得,“纯粹的技术人员办企业,也纯粹是偶然。那时候办企业是赌气,因为我念这么多年的书,一个月只挣62块钱,还不如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
在创业前辈指点下,何鲁敏给东城区科委写了一封信,请求给予支持。经东城区科委协调,为他们在鼓楼附近找了一个面积100平方米的仓库,大门正对着钟楼。因为天安门是首都象征,鼓楼在北京的文物古迹中是仅次于天安门的建筑,因此何鲁敏把企业取名为“亚都”——“北京亚都建筑设备研究所”。 。。
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5)
注册资金是以年息25%,向安定门街道联社借来的5万。因此,企业性质定性为“集体企业”。那几年,“挂羊头(打着集体头衔)”的企业在中关村大行其道,何鲁敏顺理成章照搬操作,不料此举给日后的危机埋下伏笔。
因为场地小,亚都主要负责研究,然后转让技术。4人各干各的,在企业内部分别列账,与其说是企业,不如说是一个“个体户”联盟。在其中,何鲁敏从中国台湾引进1500台加湿器散件,组装成亚都加湿器。而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民用加湿器。三年后亚都分裂,青年发明家改行做矿泉壶,做塑料门窗的研究员远赴山东创办塑钢门窗企业,学建材的研究员出国,剩何鲁敏一人“孤苦伶仃”。
当年从事“高科技”的除了知识分子何鲁敏,还有高级工程师黄鸣和技术革新能手郭立文。他俩一个研究太阳能热水器,一个做磁化产品,可谓是“比翼齐飞”。但两人彼此依据的逻辑泾渭分明:一个精耕细作,一个激进冒失;一个立场端正,一个动机不纯。因而,结果也是南辕北辙。
曾经的黄鸣有过许多理想,科学家、教授和写小说、造军舰,没有一样与商业有关。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德州原地矿部石油钻井研究所工作,因负责的科研项目多次获部级奖励,被称为“石油专家”。
1987年,黄鸣在图书馆看到美国学者贝克曼的《太阳能热力过程》。这本被称作“太阳能产业圣经”的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