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第3/4 页)
竟然还能自得其乐一下。
静怡的气氛在两人之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半夜。
池二郎到辽东这件事情算是定下来了,不过到底去辽东任什么职还在待定之中。
芳姐现在就开始准备倒也不早不晚的,毕竟什么时候出发,那是圣人一念之间的事情。
华晴芳打定主意让池二郎一人上任,所以这段事情的心思都扑在池二郎的身上,连娘家都少回的很。
芳姐打定主意,等池二郎走了,芳姐可是要大半时间在娘家厮混的。他们父女姐弟相处不在这朝夕之间。
从文献上看辽东土地贫瘠,人口稀疏,且天气寒冷干燥。不算是一个富裕的地方。
芳姐为了让池二郎过得舒坦,特意让鲁二叔以发展自家产业的名头。带着他的四宝斋,还有百味居去辽东开分店了。
说一句芳姐的庄子上弄得都是调料,在京城有调料铺子,很受欢迎,特意让华二老爷给起了名字曰‘百味居’。发展前途良好。所以说这华家的四娘子那是富婆中的富婆。
不拘将来池二郎任何职,辽东都要自己的大本营的,这也算是熟悉地方的一种举措。勉强算是池二郎的先锋部队,关键时候还能当成一张底牌用,芳姐的算盘打的精明着呢,男人撒出去也不能野养呀。
至于笔墨纸砚。调料。香味、那种东西到了辽东是不是会盈利,芳姐可是没有考虑的,为了池二也算是一挣千金。豪爽的很。
当初鲁二叔带着货物人手上路的时候,对这位主子那就佩服又佩服的。明知道没挣头还敢如此散财。不佩服她佩服谁呀。
当然了男人吗。更佩服池二郎好命,好本事,好手段。怎么就把自家主子哄得如此舍得呀。鲁二叔偷着打量自家姑爷不是一次了。那眼神妥妥的整不明白,没看出来值得投资的地方。
池二郎这段时间则在同那些被打乱的侯府旧部试着恢复关系,不说帮衬一把,至少到了那里这些人能不找麻烦也是好的,都是从辽东起家的,焉能在辽东没有点家底。
就是侯府怕在辽东也有些隐秘家私在的,可惜定国候定然不会把这些家底给池二郎用就是了。
好在池家二郎心里明白,倒也没有指望这,有了如今的这些人在,他池二郎在辽东的势力那是早晚的事情。定国侯府他从来就没有指着过。
唯一让两人都满意的是,虽然白日里两人交流的机会不多。可夜里两人都分外的投入,生活非常和谐。在二人的心里分别在即,这夫妻相处朝夕珍视,不能浪费,最好还能整出来一个儿子,当然了这是池二郎的心思。
不满意的就是华二老爷。自家闺女把他抛弃了,心里做好了跟闺女长久分离的准备,本想趁着闺女还在京城,父女多多相处一段时间,可闺女跟自己距离尽然拉远了。
自从闺女出嫁那天起,孩子就没有超过三天不回府的时候呢,这都几天了呀,不是把他这个老爹给忘了吧。
连他家小五郎都不能让华二老爷转移一下注意力了。小冯氏看着自家走动频繁的老爷跟着叹气,很无奈的说道:“老爷,这两日五郎精神不太好,进食也不多,妾身觉得五郎怕是想四娘了呢。”
就见华家二老爷双掌対击:‘着呀,可不就是吗,这池府到底有多少的糟心事呀,怎么就让咱们芳姐分心乏术,连五郎都顾不上了呢。’
冯氏默然,这老爷到底多护犊子呀,一句芳姐的不是都不说,竟然就把这罪过放到了定国侯府的身上,当真是一个好爹呀。能说自家五郎有福气吗。
华二老爷被自家夫人给弄了一个好台阶,也不看看时辰,让人抱过小五郎,爷两去就看闺女了,明其名曰五郎想姐姐了。
冯氏看着自家老爷仓促的脚步,一句话都不想说了。
在华府老夫人身边服侍的时候,老夫人询问华二老爷的行踪。
冯氏回答:“五郎想四娘了,老爷带着五郎去看四娘。”
华老夫人看看自家儿媳妇,诙谐的说道:“老二这是怎么了,怎么还知道给自己铺台阶了,往日不是抬腿就去定国侯府吗。”
这话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下面坐着的华家三夫人跟着笑出来了:“娘说的是,二伯想来是被爹爹给说了。”
娘几个想到华老尚书同这位二老爷在一起的场面,同时会心一笑。场面当真是温馨的很。
对于华二老爷的到来,芳姐同池二郎都是欢迎的,不过这次两人没有孝顺华二老爷的机会,被池家二老爷截胡了。
人家池家二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