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页)
质,人质一切良好。他很骄傲,为自己的兵。
左右为难之下,因此无可奈何。
杨师长看着李牧三人的眼神也是复杂的,有羡慕,有喜欢,也有一些遗憾。羡慕这些兵的才能,喜欢这些兵的作风,为这些兵可能受到的责罚而遗憾。因为真正的质询官,是薛向阳副局长,他才是真正的领导,不要忘了,武警机动师始终是一个配角的角色。杨师长居中坐着,是因为他的级别高。
薛向阳翻看着厚厚的文件夹,上面是现场勘察得出的数据,他是一个严谨的人,就好像他不善于搞阿谀奉承一样,他同样也不怎么的知道什么叫做法外不外乎人情。
因此,负责反恐,绝对是他最适合的工作。
“杨师长,陈参谋,那咱们就开始吧?”薛向阳扭头征询二位的意见,主要是杨师长,陈韬只不过是一个陪衬。
“嗯。”杨师长点点头,陈韬没说话,也点点头。
薛向阳便把目光装向三位当事人,开口说道,“李牧同志,赵一云同志,林雨同志,根据程序,我们将和你们,就当时的情形以及你们所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质询。”
顿了顿,薛向阳低头看了看文件夹,旋即抬起头来,“李牧同志,是你发现了歹徒,请你复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李牧的脑子一直在转,还在想要用什么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有把握才采取的果断措施,听到问题,回忆了一下,回答道:“我从老奶奶奇怪的话语中察觉到了不正常,第二次返回搜索的时候,发现了歹徒。”
回答得非常的简洁,李牧知道,说得越多错得越多,尽管自己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什么奇怪的话语?能否详细描叙?”谁承想,薛向阳却是不好糊弄,他问道。
李牧只能老老实实回答:“我问老奶奶,是否见到一男一女从这边走过去,男的抱着一只小猫,女的提着菜篮子。老奶奶回答,**好啊,**好啊,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啊。我重复上述问题再问,老奶奶重复上诉回答。”
杨师长脸上不由的露出一丝微笑,陈韬也是轻轻地笑了笑。
顿了顿,李牧干脆完整的说了,“一开始我并没有察觉到不对,以为老奶奶是精神方面有点失常或者耳朵背得很厉害。走到巷口的时候,猛然想起当时老奶奶眼中似乎含有泪水,这才产生怀疑。”
“你是当时就发现老奶奶眼中带泪,还是后来才想起来?”杨师长问了一句。
李牧回答:“当时就发现了。”
“为什么当时没有产生怀疑?”杨师长接着问。
李牧回答:“我以为老奶奶提起****情绪激动从而流泪。”
“好。”杨师长点头,看向薛向阳,“薛局长,你继续。”
薛向阳点点头,翻了一下文件夹里面的资料,随即抬起头来,问道,“你往下说。”
李牧继续说道,“随即,我命令小组准备战斗,疏散周围的群众,我把老奶奶扶到安全的地方,就在这个时候,歹徒朝外进行了扫射。”
薛向阳一边听一边用笔记着什么,“你还记得,歹徒一共朝外打了多少发子弹吗?”
“二十一发。”李牧不假思索地回答。
薛向阳却是一愣,他这么问,是没有想过李牧会记得的,因为那在他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紧张的环境之下,怎么记得住扫射的子弹数量。就算是让你专心去数,很多人都并不能从密集的枪声中判别出到底打了多少发子弹。
让薛向阳吃惊的是,李牧回答的数量,和报告上的数量是一模一样的。现场勘查找到的弹壳,不多不少,就是二十一发。
陈韬微微一笑,眼里满满的是自豪。
第312章 关键问题在这里
薛向阳佩服地看了李牧一眼,他是绝对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李牧有本事,他就佩服,但是,程序是程序,这么大的案件,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搞清楚,必须要经得起反复的推敲。
不是击毙了歹徒救出了人质就可以匆匆了结的,要做到令人任何人都信服!
点了点头,薛向阳继续下一个问题,“没有错,是二十一发,我们在现场找到了二十一发乌兹**********的弹壳。那么,你们打了几发子弹,分别打了多少发?”
又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
回答不上来其实没什么,但是如果能回答上来,好处绝对是很明显的——那证明当时你李牧的思维是非常的清晰冷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