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页)
来一封她写给爸爸的信。信中,她把与父母之间的“对抗”描绘得活灵活现:
记得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滔滔不绝地对您(指爸爸)说,一个歌星唱的歌挺好听的,我很爱听。可是我刚说完,您就发火了,一拍桌子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专做这种无聊的‘追星族’!你有没有出息啊!”
倔强的性格让我喊了一句:“我爱听歌,并不代表我就是‘追星族’!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没出息。您什么意思啊?总把我想得那么差!”
您听了,真火了,拿起筷子顺手给了我一下,我委屈地哭了。说实在的,我不是“追星族”,我真的很委屈。可我知道这时候越向您解释,您就打我打得越凶,所以,我干脆不解释了,把委屈埋在心里。
还有一次,您提着两个包回来,一个拎进了房间,一个放在电视机旁。我好奇地跑去翻开看,原来是一张碟片。您见我翻东西,便给了我两下,然后横眉竖眼地教训我:“告诉你过多少遍了,别碰大人的东西!!”
我反驳说:“我又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您越发的凶了。
“对抗”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辞,完全不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变自己。
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提早进入更年期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常心急气躁。这时的父母同样需要关怀,需要理解和谅解,需要知心朋友。
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个特殊生长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沟通!双方都改变一下自己,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中学生报》的小记者、北京高二学生董诚和他的妈妈杜女士都是我的老朋友。他们母子俩就是在“碰撞”中磨合成为好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