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口,没走多远,画童就要去办他的事,我和春梅则四处溜达。画童不放心,千叮万嘱:“娘娘记得,酉时之前,奴才在这儿等娘娘。”
我说:“知道啦。”
我和春梅逛了一会儿,首先进了一间卖布匹兼做裁缝的店铺。
身上穿着太监衣服,总觉得不雅观。虽然太监在京城,到处都可看到,不算是稀有动物,有些还威风得很,因为狐假虎威嘛。所谓的太监,众所周知,便是被“卡嚓”掉命根子,“六根不全”的家伙,他们没了男人那值得叫嚣的,拿来播种繁殖后代的那宝贵东东,因此面不生明须,喉头无突,说话女声女气,举止动作,不男不女,不阴不阳。
做太监的,历来声名狼藉,口碑很差,不大被别人看得起。
当然,凡事也没有绝对,在历来太监大军中,也曾涌现过几个光辉人物。如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蔡伦,是东汉时代的一个太监。还有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七次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太监郑和。
他们两个,是太监中的杰出人物。
古代太落后,做生意的又没那么精明,没搞时装厂,没有现成的时装卖。不过布匹店和裁缝店倒不少,那儿挂满了客人定做的衣服,很多衣服做好了,客人还没来拿。我和春梅挑了两套男装,付了银两。
我穿了一身白衣,外罩浅蓝软烟罗轻纱,像了电视里的古装片中的富家公子哥儿,照照镜子,觉得还应该文质彬彬点,又买了一把金缕折扇。春梅不敢和我一样的穿着打扮,刚巧有一套小厮服装,她要过来穿了。
我和春梅出了店铺后,便四处走着。
大街头有意想不到的繁华,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鳞次栉比的店铺,日用商品店,布匹店,店杂货,典当店,还有茶楼,小食店,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第7卷 第268章:偷溜出宫(5)
各式各样小摊,有卖糖葫芦的,有捏有泥人的,有卖馄饨的,有卖煎饼的,还有卖古玩的,瓷器的,字画的,那些小贩们,叫卖声此起彼落,还有耍杂技的,一声锣,一声鼓,喧嚣嘈杂着。
我和春梅像山里人进城,无比的好奇,到处浏览。
我人心不足蛇吞象,喃喃地说:“如果每天都能出来溜达,就爽歪歪了。”
不远处有锣鼓声,春梅伸长了脖子,很兴奋:“娘娘——”
我笑睇了她一眼:“叫我公子。”
春梅伸舌头:“是,公子。”她往了锣鼓声那边指:“公子快看,那边围了很多人,一定有什么好看,我们快过去看看。”
原来是耍杂技。
我和春梅兴致勃勃地挤在人群堆里,又再挤了上前去。
只见一个粗壮的中年男子,拿了一块大砖头,狠力地朝自己额头拍去,砖头碎了,而中年男子没事。接着,他又拿了一根杠子,稳稳的放到肩膀上,一个十岁左右穿红衣的小女孩,像了猴子那样爬上去,用了一根腰带,把小小而柔软的身子直吊下来,手脚敏捷的在半空中倒腰,劈叉,旋转,做着种种的高难度动作。
周围观众,掌声雷动,叫“好”声一大片。
我和春梅也拚命地鼓掌,手掌都拍红了。
另外有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小女孩,拿着一个破碗,向着众人要赏钱。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摸出拿着几小块碎银两,正要扔下去,冷不防的从后面伸出来一只手,放下了两个银锭子,小女孩眼中露出了惊喜的目光,连忙乖巧地说:“谢谢公子!谢谢!”
我看过去。
是一个身材修长,穿着墨绿色的缎子衣袍,腰间系着白色玉带,头发束着同样墨绿色的丝带,五官俊秀,飘逸出尘的翩翩少年郎——靠啊,原来是谢希大。
人家是无巧不成书,我是无巧不成灾。
我吓得连忙缩下头,拉了春梅鞋底抹油要溜走。谁知谢希大看过来,含笑向我打招呼:“潘兄弟,原来你在这儿啊?真是巧。”
我只好乖乖站住,挤出一个比哭还要难看的笑容:“是啊,真的是巧。”
第7卷 第269章:偷溜出宫(6)
妈的,京城那么大,人那么多,我为什么偏偏就这么倒霉,竟然遇到了熟人。还好,遇到的人不是武大郎,是谢希大,要不我就死定了。
我红着脸,站在那儿,有点手足无措,就像一个现场被抓着的行窃小偷,我支吾着说:“谢,谢大公子,你慢慢欣赏表演,小,小弟我,有事先走一步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