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
陈旭直视道人,毫不避讳的问道:“尊驾所制符水,当真有黄天神力加持,可治百病?为何我在里面闻到淡淡的药味?”
道人却不正面回答,只是说了一句似是而非的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你要是信了,就是黄天治好你的病,不信的话,就当做是药医好的罢了,但我却是不会承认。
虽然对道人装神弄鬼非常不喜,但道人毕竟是在免费救人,陈旭也不再追问,只是低声问道:“贵教分发弟子四处救人,所图为何?”
道人闻言先是一惊,双眼紧紧盯住陈旭,眼中散发出阵阵寒光。
陈旭有所察觉,却并不惧怕,坦然的看着道人。
看到满脸坦然的陈旭之后,道人收敛住杀意,先是止住脚步沉默半晌。
他慢慢地走着,环顾路边的庄稼,然后对陈旭说出一番话来。
黄帝时期,天下太平,既无权贵压迫,亦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当世之人,只要勤劳工作,人人皆可幸福生活。
现今时代,却是宦官当权、朝政**、士族豪强********,强买百姓土地,使得许多百姓无田耕种、无家可归。
纵然一些有田地的百姓,由于朝廷公然卖官,那些花大价钱买下官职的人,又从百姓身上搜刮回来,使得他们劳累终日,却不能温饱。
既然苍天不公,就当信奉黄天,聚集太平教众多信徒,齐心协力构建太平世界!
道人握紧拳头,满脸通红,然后盯着陈旭说道:“大郎可愿入我太平教,与我等共镶大事?”
听得道人大逆不道的话语,陈旭大惊失色,连忙捂住道人的嘴巴,环顾四周见并无他人,才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道长慎言。”
陈旭的确被道人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番话语若是让他人知晓,道人固然要被官府缉拿,陈旭却也难逃干系。
他虽然知道乱世将临,但是如今大汉的天威仍不容冒犯。
道人的一番话,不仅仅表现出了对朝政不满,更是有要与士族、豪强为敌之意。
此刻陈旭才明白,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为何会那么快失败。
大汉虽然没落,但是士族、豪强的势力却极为强盛,太平教与这三股势力为敌,又岂能不败?
13。第13章 火起
目送道人离开,陈旭突然高声说道:“还请道长留下名讳。”
“他日若有缘再见,你自知矣。”
道人也不转身,留下这句话就飘然而去。
独自立于田间,看着庄稼随风而动,陈旭一时间感慨良多。
他望着道人远去的背影,对于这个以拯救天下贫穷百姓为己任的道人,居然有些肃然起敬。
秋色虽然渐浓,然天气干燥,亦不觉寒冷。此时临近中午,阳光照在身上,使人感到非常温暖,但是陈旭心中却有丝丝寒意。
以往他只知道汉末百姓生存艰难,但是听到道人描绘出他在游历途中见的闻以后,陈旭才感到深深的悲哀。
百姓终日劳作不得温饱,士族、豪强却生活奢靡、肆意浪费,更有甚者,有些流民为了活命而‘易子相食’。
想到这里,陈旭不由低声吟起后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扯了扯自己的头发,陈旭脸上满是忧愁:“道长说得对,我不能只做一个呈匹夫之勇的莽夫。但是我要到哪里习文学字?”
道人临走之前曾告诉陈旭:若是他果真有大志气,想要出人头地,武艺固然不能荒废,但是亦要习文学字,不然陈旭再如何勇猛,都不能步入上流社会。
“贫穷家庭谁家有藏书,何人能识字?”
低头叹息一声,他正要回去,就看见陈静过来。
陈静本来与陈父一同去濮阳寻太平教道人,刚才回来没看到陈静,陈旭还非常疑惑。
见到陈旭,陈静就急忙上前,询问明日是否要将猛虎以100万钱的价格卖与张其。
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陈旭也不隐瞒,坦然答道:“正有此事。”
一路跑了过来的陈静,略微有些喘息,抹了一把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丝毫不做休息就低声追问:“我昨日所谋之事,大兄可曾下定决心?”
想起昨日之事,陈旭脸上仍有挣扎之色。
正所谓‘毁人田地,若杀人父母’,陈旭本来想要偷偷报复张其。
但是陈静却说:这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