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敖饷巍钡募窃胤浅6啵�颐呛竺嫣岬胶好鞯邸耙姑谓鹑恕钡拇�担�褪且焕��
梁武帝,也是一位“做梦”的高手。他曾因为一次在梦中,得到“神僧”的指点,而创造了一种叫做“水陆###”的佛教仪式。据《释氏稽古略》记载,他还因为梦中受到亡妻的嘱托,而创造了一种被后人称作“梁皇忏”的拜忏仪式。传说,他用这种仪式,成功地将死后化为巨蟒的妻子度化为“天人”①。同样,也是这位梁武帝,因为一个贪心的梦,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整个王朝。
以上所提到的“方术”,只是中国人古代“方术”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诸如“招魂”、“驱鬼”之类,我们也顺便谈一下。
“招魂”,是民间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术”。笔者曾在北方某大城市亲眼目睹了一场发生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招魂”仪式,这场小型仪式的细节已经被大大地简化,但重要的程序跟古老的流程相比,应该不会有太大出入。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季的傍晚,一个大约三岁的孩子在父亲的看护下在街心花园中玩耍。由于粗心的父亲只顾坐在旁边看报,孩子不慎跌倒,惊惶之余,父亲仔细检查了孩子的全身,没有发现任何创伤,于是带孩子回家。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回到家后大哭不止,一直持续到半夜,搅得四邻不安。邻居一位老太太跑来问过情况后,告诉孩子的父母说孩子是因为受到惊吓而“丢了魂”,需要等孩子睡着后,到他摔倒的地方去“叫魂”。初始,这对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父母,对这个“叫魂”的说法颇不以为然。老太太并不放弃,详细列举了众多成功的招魂案例,并亮出自家祖传的招牌,自告奋勇地提出亲自主持招魂仪式。被孩子哭声折磨得无奈而疲惫的父母同意了。
已近深夜,母亲被要求待在家里守护终于睡去的孩子,父亲则带着孩子的一件衣服,跟随手持扫把的老太来到漆黑的花园中孩子摔跤的地方。老太在空中挥舞着扫把,口中念念有词,之后,从父亲手中拿过孩子的衣服展开,对着摔跤的地方喊了几声孩子的姓名,然后说:“孩子,快跟爸爸、奶奶回家吧!”这句话重复了三次后,老太将衣服向空中一挥,裹将起来,紧紧地抱在怀中——仿佛抱住了孩子的魂魄,随即自言自语道:“回家了,回家了!”孩子的父亲异常敬畏地默默跟在后面。
回到家中,老太吩咐将扫把放在门外,把抱在怀里的衣服慢慢打开,盖在孩子身上。至此,仪式圆满结束。
老太太对这一仪式,除了种种无法验证的“灵验”之说外,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只是说孩子的“魂”已被招回,并以孩子已经转向红润的脸色作为佐证。据说,第二天孩子恢复了正常。
把这一事件叫做仪式可能有些夸张:它太过于简单,仪式的主持者也不是那些看上去颇有“神道”的“方士”,而是一位讲不出道理的老太太。不管简单还是复杂,它们通过固定的程序与方式达到某种“形而上”的目的是一致的。
笔者见到的另一场仪式,与“驱鬼”有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悠远的传承(5)
这场仪式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深秋,一个规模不小、靠近城市边缘的住宅区里。大概晚上10点钟,一阵哀乐突然响起,昏暗的路灯下,一队身着白色孝服的男女自远而近排成长队边走边哭,行进速度很慢。为首之人手里举着一根白纸做成的棒槌,对着面前的虚空上下挥舞,口中不停地念道:“走开!走开!别挡我的路!”紧跟在后面的人手里提着当年甚为时髦的手提式录放机,循环播放着让人感到压抑的哀乐,两个巨大的低音喇叭,随着节奏震动着。每到一个十字路口,队伍就停下来,围成一圈焚烧纸钱。
他们围绕这个住宅区以最长的距离走了一圈,然后回家。大约两个小时后,仪式又完整地重复了一次。
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家的男主人因故暴死,死前异常痛苦,家人怕他的“鬼魂”盘踞家中惊吓孩子,于是便按照祖宗传下来的方式驱鬼。不过,这祖传的“仪式”已经简化到了最低的程度:那个高档录音机所取代的,是古代用银子请来的吹鼓手;在前面开路的那个挥舞棒子的人,替代的是古代的“方士”;而那些供吃供喝的祭祀仪式,此前已经在家中完成。
以上的两场发生在现代民间的“仪式”,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的“方术”,但起码可以说明,中国人重视“方术”的传统,即使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无神论(包括无鬼论)的强制教育,仍然无法根除。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