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留一点注意力而不至于全然浑忘其事便可。
大约一小时以后,就会嗅到馥郁诱人的香味,便可掀开锅盖,取出先前投入的葱和姜;而这时会看到清水已转呈乳白色了。如果水分消失得多,可以添补些清水,继续以慢火再煲煮一两个小时。鸡肉已烂透,猪脚与火腿亦都熟软时,高汤已制好,乃关熄炉火;少顷而将三物先后取出。鸡肉的鲜味已尽在汤内,肉质松烂乏味,弃之可也;至于猪脚及火腿,冷后切块、切片,是两道佐酒的美味副产品,宜予保留。
于是,将分别在两个锅内发泡好的鱼翅与煲煮好的高汤合而为一。初时,我用一般的汤锅在炉火上炖焖高汤中的鱼翅,无论锅盖如何紧密,炉火如何调小,长时间的焖烧总是会令鲜美的汤水逐渐蒸发消失。固然,汤变得浓稠,再添加清水,仍能够恢复到原先的滋味,但经常查看,不胜费心神之至。后来,我改用电气慢锅,效果竟意外良好。
将电气慢锅调节至高温,把发好的鱼翅捞起沥干水分,小心置入锅中,勿使其破碎损毁形状,再徐徐倒入刚刚离开热锅的高汤至七分满。汤水过多,沸滚之际可能溢出锅外,所以千万要注意。由于高汤之中有一大段火腿,故咸味应当足够,但如果觉得太淡,亦不妨稍加一些盐。将玻璃的锅盖加上,便可听任其慢慢焖煮五六个小时。这种电气慢锅的好处在于加温均匀而且不急不烈,使鱼翅在较长的时间内更形软化,而且逐渐吮吸高汤的浓郁滋味。由于玻璃盖子颇有重量,又与锅口边缘十分紧密贴合,所以即使锅内的温度升高到沸点,水汽和水分也不致溢洒出来,可以保持高汤的分量,同时,透明的锅盖,也易于随时观察锅内的情况。
我做的鱼翅,喜欢柔软之中又保留一点咬劲。火候稍一放纵,就会过于软腻乏劲。我的老师台静农先生很赞同这个标准。他常常提及当年的美食画家张大千先生颇好挑选软腻的翅唇。台先生说:“那跟吃肥肉似的!”可见饮食好恶因人而异。我做的鱼翅,也绝不勾芡。汤里的鸡皮和猪脚,加上鱼翅本身,都有充分的胶质,造成极其浓稠的口感,无需依赖勾芡之帮助。有人喜欢碗底垫一些摘去头尾的银芽,或撒一点芫荽;我却宁可两免,白瓷的碗内盛出八分满的鱼翅和羹汤,那不见其余一物的浓郁香馥之中,自己应有的鲜美,只需略滴香醋趁热而食。 txt小说上传分享
潮州鱼翅(3)
我所吃过的鱼翅中,以泰国曼谷街巷内一家潮州老华侨所制作的印象最为深刻。那店面丝毫不起眼,桌椅摆设亦极简单,只卖鱼翅与煲明虾二色,皆以小砂锅盛之,每人一小锅。热腾腾香馥馥的小砂锅内,除了黄亮浓稠的羹汤,只见两片小排翅。滴上两三滴红色的香醋而食之,无论口感与味觉均属一流。只可惜在气温摄氏三十五度的热天,没有冷气设备的店铺,总是令客人吃得汗流浃背,而无法从容欣赏,也是记忆犹新之事。
制作鱼翅既然如此费神费时,故而不妨于发鱼翅及煲熬高汤之际放宽其分量,将其中一部分留待下次之用。利用现代化设备之功能,把发好的翅与熬妥的汤分装入两个塑料袋内,密封冷冻,储存三数月都无问题。下回取用时,只需将两袋解冻,置入电慢锅内焖煮即可。省时省力,当在一半以上。这也是我积累经验的小小心得之一。
鱼翅昂贵,而且烹调非易,所以宴客时宜安排于前半席,最好是在冷盘前菜及一二道热炒之后。这样的考虑是:此时客人的胃口正值最佳状态,不致太饿亦未过饱,能真正欣赏佳肴及主人的手艺。我曾经参加一次达官富贾在某处私人招待所的盛宴,鱼翅在筵席近尾声时才上桌。宾主于饱尝各味,复屡屡举杯劝酒之际,多数已为热闹的宴会气氛迷失了味觉。鱼翅盛在大型碗中,由侍者一一分装入各人面前的小碗内。主人见此,频频呼唤:“上鱼翅了,上鱼翅了!”催促游走敬酒的人回位享用,奈众人的酒兴与话兴更浓,能用心欣赏的人已不多……而事实上,我注意到那一晚的鱼翅中,羼杂了一些代用品。这种鱼目混珠以壮大其事,或者竟是故意将此道菜肴安排于席末的原因吧。商人的狡猾与国人饮宴的一些陋习,同样值得检讨。
由于烹制鱼翅非易,我并不是常常以享客人,但宴请长辈则往往而备之。母亲去世后,我隔周请父亲来聚餐。他老人家喜食佳肴,而鱼翅软、羹汤鲜,甚得父亲钟爱。我有时特别为他留存一碗孝敬,看老人家呼呼地食毕不留一丝余翅,心中便有很大的安慰。不过,晚年的父亲体力与胃口渐不如从前,而且牙齿尽落,假牙阻碍了饮食的乐趣,任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再能促进食欲,有时一片孝心也枉然,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