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1/4 页)
徐令宜笑着摇头进了太夫人的屋子里,太夫人正接着徐嗣谨在说话。
“……到了贵州要记得给家里写信,不要心疼钱,一路上要吃好、住好,银子不够,祖母给你补上。”太夫人一面反复地叮咛他,一面瞥了 姜氏和英娘一眼,“你是没成家的,按例,公中每月要给你例银的,虽然说你现在有了傣禄,可一件事是一件事,这该给你的,还是要给你,要 不然,怎么能称作规矩呢!”
这话中有话,英娘不当家,还没什么,姜氏听着却涨得满脸通红。
徐嗣谨不由暗暗吐弃头。
难怪别人都说宗妇难为,四嫂什么也没有说,还白白吃了一顿排头,这要是有个什么口气,岂不要被祖母训了再被母亲训啊!
念头一闪而过,他已笑道:“瞧祖母说的,好像我是那心疼银子的人似的,我可是在您跟前由您看着长大的,难道连这点手面也没有吗?您 就放心好了,宁愿糟蹋银子,也不能委屈了我!”
夫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闻言扭头对二夫人呵呵地笑道:“看见没有,我说一句,他要回我十句。”
“那也是您给宠的。”二夫人笑着,大家哈哈笑了起来。
笑声中,姜氏朝着徐嗣谨投去了感激的一眼。
然后太夫人、十一娘、二夫人、五夫人、姜氏、英娘……又是一番叮咛,眼看着快到吉时,众人这才依依不舍地亲自送了徐嗣谨到了大门口 。
徐嗣谆和徐嗣诫天没亮就在外院督促徐嗣谨的行李。此时马车早已准备妥当,二十几辆首尾相接地排开,人高马大的护卫手里牵着清一色的 枣红色大马声息全无地站在马车旁,气势浩荡。
太夫人不舍地嘤嘤哭了起来。
女眷们忙上前相劝,徐嗣谨也急着掏了帕子给太夫人擦眼泪。
徐令宜一反常态地站在一旁没有做声。
徐令宽看着这不是个事,挤了进去,低声对母亲道:“您可千万得忍着。谨哥儿如今可是总兵了,这些跟去的以后都在他手下当差,他要是 婆婆妈妈的,以后可怎么服众啊!”
太夫人立刻止了哭声,舍不得地看了徐嗣谨几眼,催道:“快上马吧!再不走,那些在德胜门等着给你送行的人该着急了。”
徐嗣谨还要说什么,徐令宽拉着徐嗣谨就往外跑:“娘,谨哥儿过了春节就回来了!”徐嗣谨正为这阵势头皮发麻,有人帮着解围,跑得比 兔子还快,竟然先于徐令宽上了马,朝着身后挥着手:“我先走了。春节的时候给你们带好吃的回来!”
徐嗣谆、徐嗣诫、徐嗣诜、徐嗣诜、徐嗣诚、庭哥儿和庄哥儿送出了大门,几个小字辈站在大门口使劲地挥着手臂,有的喊“六哥”,有的 喊“六叔父”,七嘴八舌地说着“一路顺风,早点回来”之类的话。
他现在是封疆大吏了,送行的舞台要让给那些官场上的人,徐家的人最好走到此为止。
徐嗣谨笑着回头,眼角无意间瞥见了母亲一一她正泪光盈盈地望着他。
他愣住。
护卫们已纷纷翻身上马,赶车的马夫已打起鞭子,发出清脆裂空声,马车缓缓朝前驶去。
徐嗣谨不由再次扭头朝母亲望去。
母亲嘴角含笑,眼角哪里还有半点的水光。
她静静地站在那里,安祥美好,如磐石,不管外面的风霜雪雨有多大,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多端,她总是在那里等候着他,有热气腾腾 的饭菜,有光鲜的衣裳,有温暖的怀抱……不知道贵州等待他的是什么……掌管一个都司和去那里当兵,是两个概念,他也有些担心和害怕,也 会犹豫和彷徨,可看到母亲的身影,他突然心里前所未有的踏实起来。
不管怎样,母亲永远在那里等着他。
徐嗣谨毅然地回过头去,眉宇间全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面朝着正冉冉升起的朝阳大笑着喝了一声“我们起”,英姿飒爽地催马,小跑出了 荷花里。
以后还会有很多事发生,但他们兄弟同心,互相守望,不管什么样的坎都应该能迈过去。
远远地跟在女眷身后的徐令宜背手独自站在一旁,听着渐行渐远的得得马蹄声、骨碌碌车轮声,露出欣慰的微笑……
——正文完——
明天还有一章类似于番外的《后记》就结文了!
后记
熙宁二年的春节,徐令宜比往年都要热闹几分。
先是徐令宜封了太子太保,成为大周朝第一个即是三孤又是三公之人,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