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2/4 页)
啊。为什么权力二代的命,总是这么苦啊。
然而,苦也得挨下去。于是,张安世仿佛想通了,开始正常上班。每遇大事,皇帝叫他去说事,他屁股轻快地去了。然后,皇帝裁决大事,张安世就称病休假。等于皇帝正式公布证令,他就装傻,派人去丞相府询问,皇帝是不是最近下达什么文件。于是,搞来搞去,从来没人知道,皇帝决定的大事,张安世是参与决策的了。
张安世这招叫啥来着?不叫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而是低调做事,装孙子做人。装,既然有装的道理。在那迷局重重的棋盘上,他惹不起,总也躲得起吧。
张安世不但要装孙子,还要积善成德,做好事。张安世做好事,有以下特点:
首先,大恩小惠,都不求谢。谁谢就请谁滚蛋。比如,有一次他推荐个朋友当官,那人果然升了,就上门道谢。没想到,那人走后,他再也不跟人家来往了。其次,做好事不留名。有个郎官,跟着张安世混了很久,表现不错,就是不升官。于是,情不自禁地发牢骚。那牢骚被张安世听到了,不久郎官就升职了。再次,专替下属护短。有一次,有一郎官喝高了,在殿上撒尿。有人告到张安世这里来,张安世把事情压下来,回了一句话,或许人家喝的是水酒,不是真酒,不必小题大做。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张安世所作所为,与道德无关,与品质无关。与之有关的,就是生存之道。因为,毁掉高第宅门的,可能是几只小又白蚂蚁,毁掉参天大树的,可能是根底几只虫子,而毁掉张安世的,可能是下属几个乱窜的小人物。积小善,成大德,稳住后院,等于保自己了一半的命。
要跳出历史的宿命怪圈,就必须积极认真吸取教训,谦虚谨慎地做事。这是张安世总结出来的处世之道。张安世还认为,张家父子,位尊禄高,必须及时撤下。于是乎,他给皇帝上书,提出两个请求。
请求一,外调儿子张延寿,别让他呆在京城;请求二,降低张家父子两代人的工资。
请求就得到刘病已批复。张延寿被外调,当了北地太守;张家父子的工资,刘病已吩咐别人扣下另存,后来一结果,竟有一百万钱。然而不久,张延寿又被调回长安,当了太仆。
事实上,张安世心里想什么,刘病已是知道的。刘病已认为,张安世可能是多心,或者是太过紧张了。然而,他又不能说破,只好配合老人家装一装,秀一秀。
如果真的一直都让张延寿当北地太守,如果真的把张安世的工资拿掉。只有一个说明,张安世活到头了。但是,刘病已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将张延寿调回长安,把张安世父子的工资另存起来。
这就是政治,一唱一和之间,都是艺术啊。
在张安世的眼里,刘病已那么可怕吗?他是否患上过度紧张精神综合症?我们就别站着说话,不知腰疼啦。怎么会叫张安世不怕刘病已呢,如果我们长点记性的话,应该知道多年前,张安世曾经做过一件伤害过刘病已的事。
当年,刘病已一无所有,穷得书都读不起,老婆都取不来的时候,是谁帮他的呢?是张贺。当时,张贺还想好人做到底,准备将女儿嫁给刘病已,却被张安世给拦住了。那时,张安世还在张贺面前损了刘病已顿,说那穷小子有饭吃就不错了,还想将来有什么前途。于是,张贺只好另走门路,替刘病已骗了一门婚事。
命运真是捉弄人啊,没想到,当年哭的人,今天却笑了;当年笑的人,今天却一直止不住哭的冲动。当年想哭今天想笑的人,当然就是被张贺骗着把女儿嫁给刘病已的许广汉;当年想笑今天想哭的人,则是当年曾经说话损过刘病已的张安世。
所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直以来,刘病已一直不在张安世面前提当年的事。但是,张安世还是怕。怕他有一天会提起,更怕刘病已有一天翻脸不认人,新帐旧帐一起算,那才叫哭都来不及了。
事实上,当年谁好谁差,刘病已心里是知道的。而刘病已也知道,张安世为何在他面前总是装得像个龟孙子,他心里也是知道的。一个年青仔,把一个老臣吓得连头都不敢多抬,说实在的,刘病已心里的确有些过意不去。
所以刘病已认为,有些话还是把他说开了好。彼此都闷着烂在肚子里,对他没什么,可对张安世老人就是折磨了。终于,趁一次聊天的机会,刘病已对张安世叹息着说道:“哎呀,当年老贺总是抬我,您老却总是贬我,我一想起这事,我总止不住要感谢你。”
别以为刘病已说的是反话。事实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