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第1/4 页)
但是,饶是如此,那也距离吴东城所说的已经触犯了法律尚有一段距离啊!
这是趟浑水!
那名记者禁不住得意起来,幸亏自己的职业素养颇高,昨天第一次采访就嗅到了异常的味道,所以才采用了一种绝对客观的报道方式。
结束这次采访之后,这名记者饿着肚子赶出了一份像是水滴滴进了滚油一般效果的报道出来,一时间,原本稍有平静趋势的‘丢肾’事件,再一次沸腾起来。
这时候,按照朱小君的设计,该是杨林叛变的时候了。
都说外科医生认识的人多,在社会上的路子野,这句话用在杨林的身上更是合适不过。这哥们,在彭州地界,黑道白道都是相当熟悉。前天上午,朱小君安排了他的任务之后,这哥们很容易就通过熟人关系找到了那名商业报记者的手机号。
吴东城一声令下,杨林随即便拨通了那名记者的电话。
那名记者姓洪,名史东,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新闻系,做记者,他原本是科班出身。
然而,人无背景,洪史东毕业后也只能委身于这家不入流的商业小报勉强煳口。眼看着当年的同学一个个意气风发,洪史东只能是看在眼中妒在心里。
尤其是他们同学的毕业十周年庆典聚会,更是深深地刺激了洪史东。
在记者这个行当中自己算是到顶了,前途没了,自然就会考虑起自己的钱途。
洪史东变得贪婪起来。
为钱途而考虑的第一个策略是为一些商家撰写带有广告性质的软文,然后厚着脸皮去找他那些同学发表在平徽省各大媒体上。
钱是赚了一些,但时间久了,同时也遭到了同学们的唾弃,大家开始躲着他,即便被撞上了,也是以这种那种的理由予以搪塞。
财路断掉之后,洪史东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巧遇了这位柳姓患者,洪史东灵感爆发,刷刷刷,写下了那篇掀起了无数风浪的‘丢肾’事件的新闻报道。
到底是科班出身,洪史东的文字功底相当之好,虽然表面上的用词都很客观,但字里行间,却能把读者引入非分之想。
商业报的主编起初不肯发表这篇新闻,因为占了版面还没效益,不如把这份资源拿出来做广告来的划算。
但洪史东的一句话改变了主编的态度:“事情若是成功了,您老就会多出至少一年的薪水。”(未完待续。。)
第532章 最后一哆嗦
洪史东想的很简单。
记者是无冕之王,而医院跟商家差不多,所以,医院根本不敢招惹记者。
再者,放眼全国,只要患者闹得欢腾,医院最终都会选择息事宁人,赔钱了事基本上成了规矩。而且,事情闹得越大,医院赔的钱就越多。
洪史东没打算让肿瘤医院按照柳姓患者的开价进行赔偿,200万,打个对折,有个100万也就足够了。
这100万,他洪史东便可以独得一半,而主编那边需要打点的费用,都由那患者来出。这买卖,美得很啊!
然而,事情的走向却没有按照洪史东想象中那样进行。
在舆论的压迫下,主刀医生和他们副院长主动接触了柳姓患者,那一天,他觉得距离成功最多也就是一步之遥。
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当柳姓患者把索赔金额降低到了100万的时候,当事人以及那名副院长还是摇头不语。
一个肾,100万,多么?
而柳姓患者按照他的指示询问当事人及副院长愿意赔多少钱的时候,对方居然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法,只是表示这件事情还需要进一步协商解决。
洪史东当时就感觉到了异样。
果然,到了第二天,医院的态度就发生了逆转。
那个姓吴的院长要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洪史东并没有放在心上,单凭一篇新闻报道,哪家法院也不会认定他将会负有法律责任,不管是民事上或是刑事上。洪史东担心的是走到头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没拿到赔偿金,他该如何面对他的主编大人。
就在这时候,他的手机来了一个陌生电话。
事情爆发之后,洪史东把自己对外开放的一部手机给关掉了,而开着的这部手机的号码,属于内部人才会知道的号码,所以,来电虽然陌生,洪史东还是按下了通话键。
“我姓杨,是彭州肿瘤医院的外科主任,洪记者,出来坐坐,一块聊聊呗?”
“我跟你又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