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1/4 页)
说完这一年在草原上的战事,程谨安就说起了这一路上的趣闻,“如今大庆的双煞,已经不是你我了。”
萧安看了常凤跟程谨安一眼,立即就明白了,道:“现下是你们了吧?我可清白啦!”
常凤跟着打了一场,人也更有个铁血将军的模样,一脸黑,眼睛跟黑珍珠似地,十分有神,五官深刻,不见往年脸上的那点婴儿肥,为人也成熟稳重了许多,在草原里搜刮一场,女子用的都便宜了她,趁此时就给萧安分了一半。
用常凤的话来说:“我们这辈子,都是孤家寡人的命,拿这么多来也没用,也不如各自姐妹分了,能花出去多少就花出去多少,不然等到嗝屁的时候,手里的东西还没花完,这得多可惜啊!”
萧安听得好笑,“放心,有花的地方。你阿弟快成婚了,恰好你打劫了回来,可不得便宜他媳妇许多。哎,你要不嫁人,就得全便宜他了。”
常凤听得一愣,“哟,要成婚了?”
萧安道:“可不是,要不是先帝孝期,早进门儿了。”
也都快二十的人了,本也该成婚的年纪,常凤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也没有多欢喜的模样,反而道:“我捡来的东西,想给谁就给谁,等着日后老了,谁给我养老送终,就留给谁。”
萧安大笑,“唉,凤姐儿发财啦。就是外面捡个乞丐,也愿意给你养老送终,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萧安倒是不怎么觉得兄弟的子嗣,日后就能对常凤有多好,无非都是看在银子的面上,要真常凤到了糊涂的年纪,说不得就是越亲的人算计得越狠,未必比外面捡个叫花子进门可靠。
常凤心里也清楚得很,她们同是女子,能做出这番事来,也并不容易,心性就更为坚韧,想得也就比普通人更多。
萧安自幼一个在六关将军府长大,人心其实见得也不少,虽是与同胞的姐姐感情深厚,可再深厚能深厚过景王妃与锦绣郡主之间的母女情?她跟自己的弟弟从小一道长大,弟弟也算是乖巧听她的话,可一个陌生的弟媳却不会与她有多大的亲缘,日后自己的弟弟有了子嗣,也总会为子女考量,自己的姐弟之情比不比得过他们的父子父女之情?
这样的赌,她们没一个人敢赌,所以才要靠自己。
两人相视一笑,不复再言。
程谨安在一边假装没听见萧安跟常凤一来一往那两句话,说起来她们各自有家,然而归根究底要说好,却还是他们这没血缘的兄妹三人关系最为亲密,不分亲疏。
萧安跟常凤,没有避讳着他就说出那些话,就是证明了。
程谨安听说了常凤弟弟的婚事,却想起了太子,“先帝的孝期已过,可定下哪家姑娘不成?也是二十好几的年纪了吧?”
太子比萧安还大上两岁,萧安都快二十了。
皇帝给先帝守孝这种事儿,向来是百日即可,按照大庆礼法,其余人为一年。
如今一年孝期早过,东宫也不能空虚太久,毕竟子嗣为重。
萧安之前不过是笑话了一下程谨安许久不曾洗澡身上脏了,现下程谨安就往萧安胸口捅刀子了。
不过萧安也挺不在意的,道:“太子与先皇感情深厚,愿守孝三年。”
让皇帝守孝三年是不现实的,太子为了不成婚,这理由也是够了。
程谨安嘴角一抽,也不再说,再说也没想到太子竟然如此无耻,连先帝都搬了出来。
最难以理解的是,皇帝竟然也答应了,可不是见了鬼,不知道的还以为当儿子的对当爹的孝期还要孙子帮着守。
萧安一副你没伤到我的模样,让程谨安对萧安那残臂都没伤感了。
程谨安与常凤回三关,自然是要上捷报,以及带着一群没见过大庆风光的部落使者往京城里去。
萧安本是元帅,因战事才在边关里停留,此回也一道要回京,因此三人倒是一路了。
魏氏如今有孕在身,虽不过小两月,但也是喜事,萧安是万事不敢惊动她的,只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在魏氏那说了一回,卖了几个乖,就朝着京城去了。
一路上,萧安还跟程谨安道:“你到了京城,也快点回边关里来,我爹还在胡马关呢,我娘守着两城也不容易,她有孕在身,劳苦不得,你早点回来我爹就轻松点,还能陪陪我娘。”
程谨安都听得翻白眼,最后受不了了,只得道:“好!好!好!去了就回来!你闭嘴吧。”
其实程谨安也把柳贞当长辈看的,没当父亲看那是嘴里没说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