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页)
有一日犯上作乱罢了!”皇帝盛怒之下,将萧安的折子砸了下去。
右相将地上的折子捡了起来,打开一看,脸色巨变,失声道:“陛下!”
新帝看着右相,道:“诸位看了这密折,再拿出个法子来吧!”
右相把折子往户部尚书手里递,户部尚书不得不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看后面色惨白。
九关里的官僚,这是已经自成一个体系了,联合起来欺骗朝廷。
此事别说是户部,只怕是吏部也逃不掉,兵部也事涉其中,也幸亏他们之前出列说了那么几句话,否则此份折子还轮不到他们过目。
右相不得不道:“陛下,九关知府欺君在上,实该万死。然实情如何,双方谁真谁假,还得请人查证后才得具体知晓。”
户部尚书却知晓萧安所言必然为真,右相此话也不过是想要将罪推在九关知府身上,也是并不想沾上此事。
新帝才登基,先帝晚年着实是闹了几场,要真查下去,牵涉太广,也并不一定能查到最后,最多也只能到九关知府那。
而九关的方骓,要真如折子所言,在没有铁证之下,新帝也总不能让天下百姓觉得方家乃是被冤枉的。
想通这一点,户部尚书才道:“永定侯素来军纪严明,怎可能会强抢粮草,又我户部拨出粮草无数,怎差军粮?今日朝上所言之事,必是污蔑!”
牵涉太多,干脆就一被子全盖下去算了,连九关知府都别查了。
反正作为证据的粮食都被萧安直接抄了个底朝天,就是查九关知府又能查到多少,右相觉得只能查到九关知府,户部尚书觉得还不如不查。
查了,永定侯强抢民粮的事情要如何收尾?那些粮食,到底都以老百姓的名义藏在粮库中的。皇帝总不能逼反整个九关,让九关真脱了朝廷的掌控,好如了别人的意了。
户部侍郎是尚书的人,自然也只有复议的份儿。
右相看了户部尚书一眼,当然明白户部尚书这并非是想保萧安,而是想保下户部罢了。
九关里年年找京城里要粮食,请求减免赋税,全都要从户部过一道手,户部也并非在地方没有管辖之人,要真往这一条线上查下去,只怕户部得全军覆灭。
“臣请圣上裁决。”右相低头道。
萧安哪是抢的老百姓的粮食,抢的是方家的暗藏的粮食才对。
如今方家说萧安强抢民粮,不查只说是污蔑,日后萧安头上就要背个大锅了,还随时可能要了萧安命的锅。然而要查下去,粮食都被萧安用了,连证据都没有不说,就是有其他的辅证,甚至是萧安没动那批粮食,也不好定九关官员的罪。
于老百姓而言,只要是自己所纳税赋少了半分,都得是个好官,谁会在意国库里的粮食少了,这天下会运转不下去。到时候一翻出事来,九关民心所向就很明显了。
所以,虽右相觉得最多查到三关知府为止,但也比较赞同户部尚书的意思,只当是污蔑,走个过场,不查为妙。
唯有对不起萧安,让她背一背黑锅了。
作者有话要说: 3000字补上,么么哒。
方骓这一招,换现在的一句话来说叫:借屌丝以胁天下。当初马云爸爸的余额宝就是这一招,绕过了很多正规程序与手续,然后这一笔本该是违规的资金,成为了马云爸爸金融帝国的基石。
谢谢乌衣妹子的营养液*1,爱你,么么哒。(づ ̄3 ̄)づ╭?~
第174章 1。28
“密折里,永定侯说的是寻百姓借的粮食,抢粮本就无稽之谈。”太子最后一锤定音道。
要萧安真正大光明的抢粮食了,九关还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将士们哪来精力跟蛮子打。
所以萧安只算是半骗半强的把粮食搞到手的,来告状的自己脑子有问题。萧安连锅都不用背,这事儿跟她就没关系。
户部尚书想要萧安背锅的缘故,也无非是萧安先把借粮这锅甩在户部身上了,说是征用后户部还粮。
历代户部尚书少有不抠门儿的,一水儿继承下来的铁公鸡,一毛不拔得出名。萧安把锅往户部甩,虽那批粮草是用在的朝廷大事上,可户部的算计是只让萧安守住九关就算了,没想让萧安打到蛮子祖宗那去。
如今那么一大笔本该是进户部的粮草给花了出去,还要户部再背上一笔相同的账,等于是丢了两笔大进项了,户部尚书除非是傻的才觉得这事儿他会同意。
户部不愿意背锅,当然这锅萧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