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4 页)
也不会想要晚辈出事。”张公公小声劝道。
也只有他命不好,摊上了那样的父亲,就是南阳侯对萧安冷淡,也从未有过让萧安去死的想法。
当然,依着南阳侯当初对林氏的喜爱,萧安未遭毒手,许也有因萧安不是男丁,且也不在三关里想要掌三关军权的缘故在里头。
太孙此时的心境与往常已有不同,完全不用张公公再开解,反而还回头安慰起张公公,“往日之事不可追,先生还是要往前看,就刘希庭与他最得力的长子已死,刘家其余人等不足为虑,又何必再脏了手。”
只杀了刘希庭与他的长子,还能说是为大局着想,然而张公公这守着将军府不动,摆明的要对付刘家全家,不说是太孙自来接受的是孔孟之教,就是张公公真把人家全家弄死了,就是太孙担着也无用,别人一眼都能看出来这是私仇,又因张公公身为太监,说不定旁人还当刘家是冤枉的,不过是得罪了小人张公公而已。
如此反而带累张公公的名声,让别的人有机会借此来攻讦他。
这于公于私,张公公都不该再耗在将军府中了。
张公公来了军营,见到了太孙,心里也清醒了许多。往日的仇恨固然重要,然而搭上自己却是不划算。
当年要没发生那样的惨事,他当然有机会当个体面人,熬到三四十考出了进士老爷来,再当官十年,与自己母亲挣出一个诰命,再光宗耀祖,儿孙满堂。
然而这惨剧发生了,他遭受了许多的磨难,为了生存迫不得已进了宫,虽然这辈子科举无望,不过他也没想过要替刘家光宗耀祖,而那些读书人见到了自己不也还得客气几分?唯一的遗憾不过是自己的母亲至今还没能得到一份尊崇,就是刘希庭当初的诰命除了自己母亲,就给了孟家女。
不过,张公公看了太孙一眼,自己日后也未必没有机会,得恩赐生母一份荣耀。
“公子说的是,之前是我入了魔了。”张公公拱手垂头道。
张公公不再固执刘家也是好事,太孙安排好了一切,就等着一台关传来的紧急军情。
等风吼城收到消息说入侵一台关的是山跋族,且对方带兵一万之时,就是邢崇都有些呆了。
山跋族在三关来看,都只是传说中的蛮夷部落,对方在蛮夷部落里十分有名气,以好斗出名,不过因在一定范围里居有定所,又以放牧为生,离大庆边关较远,常年都在跟其他部落争抢地盘与奴隶,因此对大庆而言,十分陌生。
此回对方带着有一万余兵马,只怕是举族壮丁前往,让军营中的诸人来看,连看护自己牲口与妇孺的军队都不留,这简直就是疯了。
不过风吼城里的诸人,却是都在庆幸先出头的是萧安,萧安带的六关精锐,常年与蛮夷打仗,而三关的精锐尽在胡马关与风吼城,但真论战力,也未必比得过六关,无非是看用兵之人的战术是否能奇胜。
现在有萧安带着人在前面顶着,他们再从风吼城调兵前往一台关也刚好时间上能得充裕,至少可以等到萧安先与山跋族交手后看战果如何,他们再决定进一步的打算。
“公子,胡马关乃紧要关口,兵马不可动,否则怕这山跋族还跟别的部落联手,对三关两方夹击,让我等应对不及。因此末将建议,先调动风吼城的兵马备战,着落日城兵马集合,随时准备调动。等一台关再传出军情来,我等再进一步分析该如何应对。”邢崇上前道。
这下子,就是之前为了跟邢崇争权,越过邢崇与太孙说话的诸将,在此时都没了声响。拿着自己的兵去跟强势且未知的对手打,谁也不愿意有这种损失。
太孙心里也重新开始急迫起来,尤其担心萧安吃亏,但此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胡马关,召刘家的人回风吼城,换人领兵!”
之前因刘希庭与长子接连死去,将军府中之事怕也没能瞒住,因此萧安就与他建议过派人先将胡马关的刘希庭三子与长孙监控住。
如今强敌在前,邢崇既然说胡马关也有可能受袭击,刘家人就必不能留在胡马关里,否则胡马关关门一开,蛮夷就能兵临风吼城下了。
也是因之前没机会插手三关的将士调动,如今恰逢有了这个机会,太孙最想做的就是这一件事。
邢崇是个有野心的人,太孙此令一下,立马就应下了,分毫没给旁的人机会,立即派了亲近的将领前去将刘家人替换回来。
太孙点了点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邢将军,军中粮库该动了。”
这说的是之前邢崇不愿意为六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