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页)
儿的师爷一道前往了城外。
迎接太孙是要有规矩的,然而刑部侍郎石奎来边关却是来查案,他们却可以先接触一番,至少这个投名状,要给得及时、郑重,而不是等着人到了再说,到那时也就全没用了。
师爷咬着微微抖着的牙,小声道:“老爷,这样可行?我们是真的冤枉啊!”
要知道是走私兵铁,就是给师爷十个脑袋他也不敢干,他有家有业,跟着个待自己不错的官老爷,儿子长大未必不能科举有成,一展宏图,和那些只要钱不要命的狂徒又哪会一样。
他是收过商户们的银子,然而这也都是商户与官员之间的约定成俗,并不知道就此会引来大祸。
简知府却是比师爷想得明白得多,“在我等收他们银子那一刻,就与他们站在一条船上了,他们好,我们自然就好,他们不好,若是小事,他们如何都不能撼动我们一二,然而但凡大事,牵连无辜不知凡几,况我等并不无辜的?”
从城中到城外,简知府坐了马车,在马车摇摇中,与师爷道:“纵然是逃不了,我们也得去试一试,若能护住妻儿自然是好事,要护不住,能有一二功绩,也能将功折罪,不至于丢了阖族性命。”
师爷道:“可我们手中的东西……老爷,到底是不够啊!”
诛九族的罪,跟商户走私兵铁外其他物的证据相比,一如宏山,一如鹅毛,轻重一眼就知,只怕是毫无用处。
简知府当然知晓自己手里捏着的商户们的把柄跟私开铁矿、走私兵铁算起来都如尘埃一般不值一提,然而人到绝路,总是要试一试才会死心。
马车摇摇晃晃走到城门口,简知府搭着师爷的手下了马车。
官道虽平,然也并无京城那般巨石铺面,道上的尘埃泛起,不时就将简知府干净的鞋子沾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然而此时谁也顾忌不得此事,只朝着太孙仪仗的方向而去。
本在布置外面的县令得知知府大人来了,忙上前迎接,“一切还未布置妥当,大人要有什么吩咐的,只管使人来说就是,何必亲临?”
按理知府大人此时该在城中召集当地的一应官员、乡绅大族商议如何迎接太孙之事,虽之前有太孙仪仗迎接过一回,然而此回也要更为郑重的。
知府大人此时,怎的都不该在这个地方来。
简知府只是点了点头,道:“我听闻与太孙一道前来的还有奉命查案的石大人,我与石大人在京中也有过交情,因此特来拜见一番。”
说是两人有交情,县令顿时心里就松了点气,将简知府往石奎那引,“原来大人竟认识石大人,幸事、幸事。”
要能说动人情,他们也好逃过这一劫,就是被发配回老家种田,也好过全家级自己性命不保啊!
只不过简知府所言的,与石大人之间的交情,在石奎这里,就是想了半晌,发现往日简知府也在京中任职过,两人虽不在同一部,然也有共同相识的朋友,在一起喝过几杯酒,应酬过而已。
这要说交情,石奎石大人跟满朝廷的官员都有交情了,谁让刑部主管的事儿多,京中哪家都少不得会惹事的族人,总免不得要跟刑部的官员打个交道。不说送金银这些俗物,至少请喝一顿酒,听一回曲儿的事儿却是少不了。
因此得知简知府自称故人相来求见,石奎就已经知道是怎的回事了。
能知晓来求见,并非是关着城门谋算别的事儿,也算是脑子清楚的,石奎觉得见一见也无妨。
等着那简大人一进马车,对着石奎一拱手,随后便跪在了马车里,脸上顿时热泪满盈,“求石兄救命!”
这一来叙旧,就是往自己膝盖上抹眼泪,石奎就是再好的脾气也得变脾气了,何况他还是个脾气没那么好的。
“简兄这是?还是快快请起,莫要折煞了石某!”石奎冷眼道,也不伸手去扶。
这一伸手就是给脸了,然他却不想给简知府的脸。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石奎说,这都是自己招惹的祸事,也别怨天尤人了。
简知府也知道自己这么跪着不像样,又见石奎并未表示出善意来,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处了,也就起了身,坐在了一边,抹了眼泪道:“之前听闻石兄来边关之事,本心中喜悦,当能与石兄再聚一回。想当年与石兄一别,已有六载,也不知静宁兄今年好否。”
简知府嘴里的静宁乃是石奎好友,静宁本姓薛,也是出身大家,与石奎不同的是,为人爽利,交友遍天下。
石奎看了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