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这编织蓑衣并非是将整片的棕片缝合起来就行的,而是要抽丝,然后再手工编织,很费时间,但是一件做工精良的蓑衣用五六十年都不是问题。
张沁儿一看,前期工作不算太难,就和张贞娘一起帮忙,几个人娴静的干着活。
张老头似乎起了谈性,说:“别小看这蓑衣啊,用处可大了,做床垫做被子都是可以的。”
又问连氏:“家里有粗一些的大针吗?”
编织蓑衣就是靠一枚针上下穿织,根本不用织布的梭子,所以很多人习惯上不叫编织蓑衣而是叫“串蓑衣”。
家里的东西都在连氏的掌握中,说:“倒是有一根。”
张老头便点了点头,继续忙活着手里的事情,等天色彻底的暗了下去,才将整理好的棕丝放好,全家人进了屋子,趁着火堆的光线,吃着晚饭。
吃粥的时候,谢氏看着碗里清汤寡水,不满的说:“我说你们几个小的,整天都不干正经事!家里吃的都没有了,还不去多捉些鸟,找些吃的,尽弄一些不能吃的回来,白浪费时间。”
又偏头看着杨氏,说:“就你命好,留在家里陪着这些孩子弄些啥玩意呢?就我一个人累死累活的在地里干活!”
谢氏是真的很生气了,冯氏一直动弹不了,张志礼又护的紧,杨氏呢又是去捏陶胚,又是在家里搭什么棚子,再来呢就是翻翻晒晒一些东西,就她一个人在连氏的监督下去了山脚下的那块地里干活。
回到家,只有清粥吃,难免抱怨。
张沁儿不愿意让谢氏说杨氏,就忙说:“大伯娘教训的是,明天我们就去山里多弄些吃的。”
张沁儿的态度好,谢氏就越发得意,刚想得理不饶人的多说几句,却被张老头严肃的说了一句:“好好吃饭,沁儿她们弄回来的棕片虽然吃不了,也是有大用处的。”
听了这话,谢氏就不再说了,低头喝粥,然后又对永安说:“上回你捉了只野鸭子,不错啊!明天再弄一只去!”
永安听到大伯娘夸他,心里也得意,点头说:“嗯,我明天一定努力再弄只回来。”
☆、41。第41章 :一窝兔子
第二天上了山,永安心里惦记着去弄一只野鸭子,也不和张沁儿她们去找山货,而是直接和沁儿说一声:“姐,我要去找野鸭子!”
说完,就如一只灵活的猴子一样,窜进了山林中。
张沁儿忙在后面吩咐着:“小心些,别往深远的地方去!”
“哎!知道了!”远远的传来永安的嘹亮清脆的声音。
永安年纪还小,不过这片山林是她们常常过来的,附近的地形早已经摸的很熟悉了,只要不去太远的地方,应该是无事的。
因为昨天谢氏的那番话,大家都准备要找些吃的回去,而她们只有几个小女孩,想要弄个大些的猎物回去,那是很难的,所以还是把主意打在鸟上去。
经过这些时日,捕鸟的技巧倒是每个人都熟悉了,也不拘泥在一个地方,但凡鸟多的地方,都设下一个陷阱,由一个人看顾着。
张沁儿心里惦记着那些茶树籽乌桕籽,不过前天下了一天的雨,树籽在土里浸泡了一天一夜,估计早已经坏掉了。
何况近些的茶树籽几乎都被她们捡的差不多了,所以也就放下这件事,只等着荒地开垦完之后,让张志仁带去县城榨油出来吃。
至于那些乌桕籽,因为比较少的缘故,张沁儿觉得送去榨油坊一点都不划算,再者乌桕籽的油是不能够吃的,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榨油坊的人是否知道,否则要是把乌桕籽的油混到了菜油、豆油等食物油中引起中毒的话,那么也是一件麻烦事。
因为乌桕籽的油主要是点灯照明的,也不拘泥非要榨的很清澈,所以她琢磨能不能够自己榨出来,浑浊一些也无事,能用就行。
记忆中榨油还是需要蒸煮、需要压榨、需要过滤,具体的细节倒记得不太清楚。
“沁儿,你在想什么呢?”张贞娘看着出神的沁儿,不由得担忧的问着。
“啊!没事,在想一些事情呢!”张沁儿回过神来,打算暂时将心里的想法放下,等过些时日再说也不迟。
此时她和张贞娘正在挖一株看上去有些年头的野葛,虬须般的根茎缠绕在一颗低矮的树杆上,密密麻麻的叶子竟然长的比那棵树还要茂盛几分,不过如今时节已经快要步入冬季,叶子也开始泛黄,没有夏天的那般青翠舒展来。
因为这是老野葛,所以张沁儿和张贞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