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他站起身去窗下的桌旁,从桌下拿出一只檀香点上,插在桌上的香炉中。说了句:“焚香静气。”
然后回来将已经烧滚的铜壶提起来道:“好茶配好水,泡茶的水,山水为上。这叫活煮甘泉。”
在指了指前面的茶具,一一道:“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用沸水将那水平壶冲淋了一下,道:“水壶经沸水冲之,壶温上来,方宜泡茶。”
再将紫砂壶中的沸水一一淋烫茶具,轻声道:“这一步也有个名字,叫高山流水。”
全都做好了,这才将刚刚给袁瑜蓉闻得茶叶端起来,用茶匙轻轻的拨进紫砂壶,笑着道:“乌龙茶,叫乌龙进宫。”
提起铜壶,站起来将铜壶提起,水流又长又细的落入了紫砂壶,壶中的茶叶快乐的翻滚起来。
倒满了,茶壶嘴周围就泛起一层泡沫,曲瀚文用茶盖轻轻刮去,把这道初泡茶倒入公道杯中,再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几只闻香杯中。
提起铜壶,三起三落的将紫砂壶中的水倒满,轻声道:“凤凰三点头。”倒满了盖上盖,接着用水淋壶身。然后放下铜壶,把闻香杯中的茶汤也淋到了壶身上。
拿起茶巾拖着茶壶,这才将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再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闻香杯中,也不倒满,每个七分满,手法很迅速,倒完了,袁瑜蓉一看,居然每一杯都一样多。
公道杯中还有茶汤,曲瀚文一点一点的将剩余的又添加到闻香杯中,又是很均匀几乎一样多。
再将那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翻过来,闻香杯在上,品茗杯在下,全都放在茶托上,曲瀚文双手端起茶托,在自己的眉前举了举,笑着对袁瑜蓉道:“娘子请。”
袁瑜蓉窘的脸通红,实在是被他的阵势给镇住了,双手接过来,就手足无措的看着他。
曲瀚文自己给自己也依照刚刚的程序,端了杯在面前,伸手拿起闻香杯,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袁瑜蓉急忙照着他的样子,也拿起闻香杯闻了一闻。
曲瀚文再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住杯底拿定品茗杯看着袁瑜蓉,袁瑜蓉知道他是在教自己,急忙的也学他的样子,将品茗杯拿定。
曲瀚文这才托起来,看了看茶色,略微闻了闻,就轻轻的放在嘴边抿了一口。
袁瑜蓉还是照做。
曲瀚文放下品茗杯,笑着问:“如何?”
袁瑜蓉红着脸点头,却说不出来什么,只是觉着曲瀚文平常那吊儿郎当、嬉皮笑脸的劲儿一点都没了,动作一气呵成,很是赏心悦目。这样看起来,似乎还有点悠然俊逸……
曲瀚文道:“茶喻人生,是以,为人处世,温润如玉,达观庸和,闲时山野间煮茶参禅,放松身心怡然自得也。人生如茶,是成为道!”
简单的几句话,袁瑜蓉已经是频频点头!
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袁瑜蓉在大学的时候,交了一个愤青男友,就成天的臭日本,说日本人在唐朝鼎盛时期,屁颠屁颠跑来我们这里朝拜,什么都学了个皮毛。回去就自成一体,还标榜是他们自己研究发明,无耻至极!
袁瑜蓉被他说得多了,心里也奇怪,为什么我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却很多东西好像是没有日本钻研的透?
今天被曲瀚文一说,她突然的豁然开朗了!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道’在中国人的眼中,不仅仅是一种饮食玩乐的升华表现,而是成为了一种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
就从饮茶的环境要求而言,茶已经成了一种意境,深远的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
袁瑜蓉毕竟是现代人,眼界宽,聪慧,曲瀚文的一番话,已经叫她明白了古人为何如此的重视饮茶之道。
因为曲瀚文的这番话,袁瑜蓉对他又觉着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有种奇怪的情愫慢慢的滋长,只是……她还没发现。
曲瀚文拿起铜壶又沏了壶茶,给她杯中蓄满,笑着用茶托托起:“刚刚是头道茶,这是二道茶,三道茶才是茶汤精髓。”双手递给她:“尝尝吧,宝贝……”
恬静优雅,温润如玉的形象全被最后多余的那句话破坏,袁瑜蓉差点没把头栽倒茶杯中,白了他一眼接过来。
曲瀚文哈哈大笑着,自己也倒了一杯品着。
饮了三道茶,曲瀚文再将那茶叶的种类,各有什么特点详细的跟袁瑜蓉说了一遍。袁瑜蓉还是记了个大概,这个茶叶必须要常常的接触,时时的研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