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了,路上,皇后问杨改革:“皇上,你是怎么知道这“辣椒”的?”周皇后对于杨改革清楚的知道辣椒一事很感兴趣。
杨改革头大,没想过这历史上的崇祯就是一个“宅男”,很少出紫禁城,很少出皇宫。是一个比自己还要“宅”的宅男。要说知道这“辣椒”,有点不和情理。
杨改革只能胡扯:“呵呵……我也是听人说的,应该是从海外引进的,据说南方有人种这东西,据说这东西可以驱除风湿,我想在南方cháo湿的地域,应该能帮助朕的子民驱除风湿,所以就问一问,实际朕也不太清楚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还没有走远的郑怀忠正好听到了皇帝和皇后的对话。得知这皇帝是为了南方那些受cháo湿影响的子民,才问这辣椒的事,心想这皇帝真的是一个好皇帝啊!一个圣主明君啊!更加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找到“辣椒”,帮皇帝解忧。
海外?南洋?
【另外,感谢书友“蓝袜”的打赏,这是第一次得打赏,很高兴,在这里感谢了!】
第二十一章 春雨贵如油(一)
崇祯元年。
二月十六。
太和门早朝。
太和门外的雨纷纷扬扬的一直在下。
太和门大殿内的朝臣们正在熙熙攘攘的议论着。
杨改革一如既往的无视这些NPC。坐在龙椅上发呆。不过眼睛配合得很好,不时的从群臣的额头上扫过。让大家都以为皇帝在关注我。
昨天夜里,雨就开始下了,chūn雨贵如油,淅淅沥沥的一直下到现在还没停。杨改革半夜里忽然心血来cháo,让小太监用铜盆子接雨。
群臣们互相“喷”了半天的口水,很快就发现皇帝陛下正坐在龙椅上发呆,也就没有了再吵下去的意愿。没有人欣赏的表演,表演者也觉得没意思啊!就如同没人看的小说,写着写着就太监了。
大殿里终于安静下来。
“众爱卿终于吵完了?”杨改革回个神来,问道。
群臣们血喷。心想这皇帝是在是太“坏”了,让我们白费劲半天,口水都吐干了,还问我们是不是吵完了。
“众爱卿,争吵的事暂且就不论了吧,先谈点其他事,放松一下心情,我看几位爱卿争论的是面红脖子粗,歇息一下如何?”
群臣一阵无语,心想皇帝又出什么幺蛾子。每次谈点其他的,都搞得我们尴尬不已。
杨改革又已经开口了,说道:“朕观这殿外的细雨,从昨rì夜里到现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众爱卿都说说。”
大臣们松了一口气,心想皇帝还好,没出什么幺蛾子,问的是这雨,昨rì就是“chūn分节”,想必是有感而发了。
“启禀皇上,俗话说,‘chūn雨贵如油’,这细雨就如油一般金贵,是好事,预兆了我大明朝今年必定是一个五谷丰登之年,可喜可贺啊,陛下。”一位善于拍马屁的大臣已经想到粮食的丰收了。
“启禀陛下,这是好事,下了如此多的chūn雨,想必今年chūn耕不会缺雨了。是个丰收的吉兆啊!”
……
“启禀陛下,昨rì就是‘chūn分节’,今rì就有雨降下,实在是件可惜可贺的事。”
“启禀陛下,这是上天降下的吉兆啊!”
“……陛下洪福……”
……
“……”
不尽的马屁源源不绝,杨改革无视之。
“众位爱卿先听朕说一句。”杨改革一说话,下面的大臣们就都不说话了,看皇帝又说出什么来。
“诸位爱卿可知这雨下了多久了?又下了多少?诸位爱卿口口声声说这‘chūn雨贵如油’,说来年必定会丰收。可是,朕问你们,又下了多少雨?你们那一位又能知道呢?”杨改革说出了今天的主题。
“呃……”
“这……”
“啊!”
……
郁闷,一群大臣心里直叫憋屈,我们是干的那执掌大明朝中枢的朝臣,不是那管降几点雨的龙王,问我们干甚?
一群大臣在下面憋的是耳红脖子粗,却有不知道从何说起。
冷场了半响,其中一位老臣才出来奏道:“启禀陛下,老臣估摸着,这雨从昨rì丑时(现代凌晨1时正至凌晨3时正。)就开始下了,到现在已近午时(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断断续续下了五个时辰了。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