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4 页)
虽然没那么样犯这种一辈子的黑历史,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幸好是戴维恩这个见识过大场面的人在开车,手都没有抖一下,只是脚底下的油门踩得更用力了。
伊莎顾不得许多,把克拉伦斯直接从胡晓雯身边赶走,自己从副驾驶旁边的空隙爬了过去。
有伊莎这个专门去上了助产培训班的人协助,等到了县医院,医生护士就只剩下收拾善后了。
周青连夜赶过来的时候,宝宝都已经收拾得利利索索干干净净的送去了育婴室。
胡妈妈这时人也是懊恼地:“要是早知道你是这么个体质,还送什么医院,直接在家生不完了嘛!”
这么折腾着生在半道上,也太受罪太辛苦了。
第二天,当着睡醒了的胡晓雯面,她又抱怨了一回。
胡晓雯这会儿已经淡定了。她说:“还是要来医院的。毕竟剪脐带,消毒什么的在家可没办法完成。”
也是桃溪村的医院没有建好,配备的医护车也没有到位。要不然胡晓雯肯定会要求坐医护车走,或者在村里的医院生。
县医院没有高级病房,胡晓雯住的是两人间。克拉伦斯把旁边的床位也买了下来,就在旁边陪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胡晓雯和宝宝做了各项检查,俩人一切正常。因为是顺产,并不需要长时间入院。没等亲友轮番来看个遍,胡晓雯就出院回家。
克拉伦斯陪了三天,就被周青赶去上班。这边有她和伊莎、朱蒂亚,再加上偶尔过来的大妗子和表舅妈,他待在家里实在多余。朱蒂亚女士原本预定是过来陪产的,等到过来产妇和婴儿都出院回家了。
“妈,要不然你就回去吧。”胡晓雯抱着宝宝喂母乳,表情声音自然随意地说,“我嫂子那边才刚坐了一半的月子,就嫂子她妈妈一个人照顾也不容易。我这边人手这么多,再说不行还可以叫大妗子或者表舅妈来帮手。”
她抱着宝宝的手紧紧的,抓紧为数不多的时间跟孩子亲近。她不抓紧不行啊,宝宝就一个,除了亲妈之外日常平均三个大人围着转。根本就轮不到她多久,她容易吗她!
因为家里西方人多,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西方习惯的方式。
宝宝有专门的房间,并没有跟胡晓雯夫妻两个一个房间。婴儿房里除了木质吊着圆顶纱帘的小婴儿床之外,还有一张专门用来□□的小床。
刚出生的小孩子夜晚有多闹腾,胡晓雯是没机会知道了。周青、伊莎、朱蒂亚三个人晚上轮着值夜。
生产前,伊莎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产后康复计划表,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一项。晚上睡够了觉,白天的就在伊莎的陪伴下进行简单的锻炼。
根本就不像她之前以为的那样,只能整天坐在床上一天二十四小时和婴儿贴在一起。
周青除了不让她洗澡吹风出门之外,并不禁止她下床走动。比起嫂子高琴,她已经幸运太多。
问题是小宝宝她总是新鲜不够,亲妈和婆婆每天都要各自占去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她有点小小的怨念。
更苦逼的是她总觉得自己身上都味儿了,总觉得特别对不住每天睡在一张床上的丈夫,亏他还能每天跟没事儿一样的亲吻自己。
现在胡晓雯就正在想方设法的把周青哄走,痛痛快快的洗一个澡。
周青手上正叠着小衣服,头也不抬地说:“不行,你头一胎,我怎么也得陪着你把月子坐完了。”
胡晓雯苦了苦小脸,说:“我这边有我婆婆还有伊莎,再加你三个人。那边我嫂子身边就她妈一个。让人知道心里多不舒服啊。”
周青的手顿了顿,皱起了眉毛:“都提前跟亲家那边说好了,都挺通情达理的人,应该不会。再说了,你爸不是还在那边吗。”
“我爸一个大老爷们,顶多能帮忙跑个腿。再说了,他哪能照顾的了那么小的孩子,他可没有妈您那么细心。”胡晓雯继续劝说,“您在这边也待了不短的时间,回去跟我嫂子她妈妈替换着,两个人还能轮流休息。”
胡晓雯这么一说,周青就动摇了。
她虽然舍不得女儿,想要陪她做完这第一个月子。可是女儿身边不缺人照顾,每天围着打转的就有好几个。其实根本就不差她一个。
再说高琴那边,第一个月子就是她伺候的。那次高琴妈还没有退休,请不了太长时间的假。老实说当时自己一个人确实很疲惫。
现在想想,把高琴丢给她妈妈一个人照顾,累坏了她妈妈,就要影响家庭和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