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初入王宫(第2/2 页)
等到了宫中东阙,就见一个婢女跪在门外圃中,大约是受了太子的罚。好在太子并非酷厉之人,罚也不过是小惩大诫而已。薛珠不甚在意,上前笑着问道:“胡为乎泥中?”
那婢女叹了口气,摇头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两人相视一笑,似乎对太子对惩罚也并不在乎。吴慎文盲,听得一头雾水,只能悄悄问孟庆岩:“她们在打什么哑谜?难道是进宫的暗号?”
孟庆岩以手扶额,苦恼道:“吴兄你就不能多读几本书?这两婢对答,出自《毛诗》,就是薛侍女问她怎么受罚了?那小婢说她只是碰上王太子心情不好。连宫中婢女都通经书,太子果然是风雅之士!”
大概是发现王太子重视文教,他的心情又好了许多,语气也不觉欣快。吴慎肃然起敬,不过《毛诗》他仍然没有听过,主席诗词他倒是听过,但也不可能流传在汉朝啊?所以腆着脸不耻下问道:“这毛诗又是哪位毛姓大诗人所作,你也借我看看。”
孟庆岩喝道:“便是《诗经》!《诗经》乃是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故曰《毛诗》!吴兄不通,还望要点脸!不懂的便私下再问!”
他觉得婢女投来的眼光都带着鄙视,连带着作为吴慎的朋友,他都觉得抬不起头来做人。偏生对方还是笑嘻嘻的一点儿都不在乎。
吴慎摇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不是你祖先曾经曰过的?难道你还不同意吗?”
孟庆岩无奈道:“这是孔圣所言,不是我祖先曰的。也罢,算你有理,若有不解,尽管问我吧。”
虽然有点丢脸,但也算是至诚心性。孔子的话都抬出来了,孟庆岩也不能说不对。
薛珠听到他们两人如说相声一般,忍不住想笑,一方面对吴慎更加心下鄙薄,另一方面对孟庆岩倒高看一眼。
她先行进殿,在阶下回禀道:“孟庆岩与吴慎两人,已经带到了。”
王太子要见的是吴慎、孟庆岩,显而易见以吴慎为主,薛珠却自觉地将两人名字的顺序颠倒了,代表着她自己的喜恶。
王太子神情淡漠,他身居高位,不会在意两个普通人的姓名顺序。此刻正为政事烦恼,便没什么笑模样,只点点头道:“叫进来吧。”
吴慎进殿,没规矩地抬头张望,就见阶上摆着一张软榻。王太子身着松松垮垮的常服,斜靠在榻上,一边翻检文书,一边随手批阅,眉头微蹙,果然是心情不大好。
他衣领宽大,滑落至肩,露出白皙晶莹的锁骨。吴慎的第一想法竟然是王太子居然这么瘦?得多吃点肉了!
张胜朋说过王太子并未成年,算下来也不过十六七岁,只是身体单弱的少年。那天王太子在珠帘背后与吴慎对答,吴慎未曾怎么看清太子真容,这会儿距离近了,细细看果然见他眉宇之间还有少年的稚气,似乎未曾完全长开,但横眸之际,已经渐有威严。
在大殿的一侧,青铜博山炉中燃着沉香,大殿中有种肃穆与清净的香气。
孟庆岩看他还在东张西望,赶紧拉着他一起参拜,王太子这才挺起身,礼貌道:“吴先生、孟茂才,白虎营一别已有多日,两位风采依旧。那日吴先生侃侃而谈,揭破敌国间谍之事,孤记忆犹新。”
他外表高冷,说起话来却让人如沐春风,孟庆岩连称不敢,满面红光,感觉受到了尊重。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就吃礼贤下士这一套,只要上位者对他们客气点,那真是恨不得掏心掏肺。
吴慎却没那么好忽悠,他觉得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王太子的身份比他们高太多,如果是选侍卫那只要通知一声就好,这么客气恐怕又有什么事找到他头上。
果然王太子继续说道:“吴先生抽丝剥茧,见微知著,可说是天生之才。今日淮阳国乡中出了一件奇案,引得民间骚动,孤甚为不安,想劳烦吴先生走一趟,查出真相,以解民怨。”
是要我去帮忙查案?吴慎苦笑,自己可是正经的运动员,怎么到了这大汉朝突然变成了脑力工作者?这“神探”的名头要摘不掉了啊。
不过什么案子会引起民间骚动,甚至会积累民怨?吴慎有些担心,也有些好奇,问道:“不知是什么案子?草民人小肩膀窄,未必能扛得下来,只能说太子有命自当尽力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