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1/4 页)
袁世凯毕竟是老辣的军事统帅,一出手便尽显其军事才能:第一军以荫昌为军统。由陆军第四镇和第二镇的混成第三协、第六镇的混成第十一协编成。该军第四镇即向孝感附近集中,第三协及第十一协二十二标速趋滠口,掩护大军南下。
第二军以军谘府正使冯国璋为军统。由陆军第五镇、第三镇的混成第五协、第二十镇的混成第三十九协编成。“迅速筹备,听候调遣”。
第三军以贝勒载涛为军统。由禁卫军、陆军第一镇编成。“驻守近畿,专司巡护”。
10月17日,荫昌到达信阳,坐镇指挥。袁世凯一面要挟清廷,一面又对清廷表示忠心,于19日奏陈在冀鲁豫招募一万二千五百人,编成湖北巡防军二十五个营(后更名为武卫右军),参加对起义军的“围剿”。
同时,在袁世凯的要求下,清廷还派出海军助战,海军统制萨镇冰亲自把舵,率领海军乘夜由阳逻驶入滠河,从谌家矶帅伦造纸厂重炮轰击埋伏在三道桥一带的革命军,陆上清军再次得到海上火力支援,自然是士气大振,步兵从滠口沿铁路开始进行了强火力的正面进攻,另一支清军从岱家山向刘家庙、三道桥进行侧面进攻,来了一个双管齐下。
为了应对清军的大举进攻,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10月28日,清军占领大智门,革命军据守歆生路,依托坚固房屋,多次打退敌人进攻。29日,清军在优势炮火支援下,不断向前推进,相继攻占歆生路口及华商跑马场。革命军退守玉带门及歆生路以南街市。这时,代理第四协统领谢元恺等领导骨干先后牺牲,前线指挥官张景良又藏匿不出(后来发现张已通敌,便军前正@法),前线指挥乏人,部队开始涣散。
在这紧急关头,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黄兴于28日到达武昌,被推为武汉革命军总司令。29日,黄兴设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并立即到前线视察部队,组织反击。黄兴甚至专门做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黄兴到”三个大字,大旗所到之处,革命军士气无不振奋。
但是,士气归士气,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不是区区一个黄兴就能改变的。黄兴在担任了战时总司令官的这一段期间,亲自率领革命军战士在汉阳的前线,与清军奋力抗战了二十多天。可是,由于清军在兵力、武器等方面都占了绝对的优势,于是,汉阳不得不于二十七日失陷,革命军只好选择退守到了武昌。这个时候,黄兴开始觉得如果再继续作战下去,那将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还不如干脆放弃了武昌城,进而转攻南京,等到革命军占领了南京之后,再专门训练一支精锐的军队,前来收复武昌。但是,他的这个意见竟然遭到了武昌地区所有革命党人的极力反对。这样,作为战时总司令官的黄兴,他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通过,于是,会议也就不欢而散了。就在当天的晚上,黄兴便毅然辞去了战时总司令官之职,乘船赶往上海。
183我的上海我做主1
上海十六铺码头
这个码头和附属的栈房,都是高昌庙江南制造局投资兴建的。一向是为制造局运来煤炭和粮食的地方,制造局生产的军火子弹,不少也是从这个码头输送出去。
傍晚时分夕阳斜下,黄浦江原本浑浊的江面呈现出金砖一样美丽的光芒。沿码头一带的苏北船民都在生火作饭,袅袅的炊烟萦绕着这个码头。小孩子们从这条船到这条船的跳来闹去,惹来父母亲的一阵阵喝骂。而远处的法租界的灯火照射到这里,远东魔都的夜生活,还远没到开始的时候。
高昌庙制造局。
这里不比上海的闹市区,周围颇为冷清。一条长街上,空荡荡的一个人影都没有。中华民族复兴党南方局书记陶成章带着一票人马,悄悄地接近了制造局。他低声下令:“袁浩,派几个人去把门口卫兵的枪给下了,孝庆,你负责周围警戒。”
袁浩,浙江义乌人,原先加入光复会,后来跟着陶成章加入同盟会,然后又跟着陶成章推出同盟会重组光复会,再接下来,又跟着陶成章加入了中华民族复兴党南方局江浙支部,可算是陶成章的铁杆粉丝了。
何孝庆,江苏苏州人,经历和袁浩差不多,只是比袁浩早一年加入光复会。
话说陶成章自打徐锡麟被杀,秋瑾北走热河之后,着实消沉了好一阵。后来,尹家姐妹秘密返回浙江,把秋瑾、蔡元培的书信以及委任状、中华民族复兴党党章、党纲带给了他。陶成章顿时如黑夜中迷路的人发现了明灯一样,毅然决定将光复会并入中华民族复兴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