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情是这位七殿下给他们递了消息,他自会去查证。
正思索间,就听韶亓箫斩钉截铁道:“没有,绝对没有。我嘱咐过陶卓,哦,陶卓便是替我去办这事的人,不能让他们发现是我给传的消息。”
他的神情不似作假,赵攸瀚点点头,最少暂时信了。
————————
赵敏禾是知道吴氏寻赵攸瀚回去是说什么的,自大哥回来后,她便找机会过来询问他母亲说了什么,甚至还带上了一碟自己亲手做的桂花糕来贿赂他。
赵攸瀚神情悠闲,咬了一口软糯甘饴的桂花糕道:“不告诉你。”
赵敏禾气闷,暗道一定是报复她先前也不告诉他的缘故。
她倒是还想再试着从赵攸瀚嘴里挖出什么消息来。但赵攸瀚打定主意不告诉她,最终她还是什么都没有打探到,反倒一口接着一口吃着她带来的糕点。
赵敏禾自己生着闷气走了,临走前还不忘拿走剩下没几块的桂花糕,预备给小侄子和小侄女们解馋去。
赵攸瀚气定神闲地把手上剩下的一口桂花糕吞进去。
他先前对七殿下的事还有一层顾虑未曾言明,连妻子面前都未曾提及。
便是他们还有一种情况须谨慎对待——若是七殿下有一日耐不住性子,不管不顾将他的私情暴露在众人面前,就像十几年前妻子的举动被人传得满城风雨那般,那事情便不由他们忠勇伯府掌控了,这种事最容易被人传成丑闻。
所以,还不如现下趁着七殿下的心还热乎着,将主动权先握在手中。将来无论是七殿下先行放弃小妹,还是他从不曾放弃而他们偶然吊一吊他来加深他对小妹的感情,由此最大程度地确保将来小妹的幸福,都有余地操作。
他与母亲商议的结果,等于是没有结果。一切就看七殿下得知此事后的反应了,他与母亲只管先按下父亲,免得刺激了七殿下,弄成他最担心的结果。
————————
时间匆匆流过,很快就到了七月底圣驾启程回京时。
赵攸瀚身为左监门卫中郎将,自然是要跟着圣驾走的。
宋氏这里因身怀有孕,顶好是满了三个月再上路的,但其他人都回京了,哪怕有小金氏赵敏禾等人一起留下陪着,在这人走光了的襄山,也未满太过冷清。
宋氏自己也不想再留下,便决定到回京这一日,由钱嬷嬷陪着慢慢挪回去。
另有宋氏的母亲郭氏,她今年也同在襄山避暑,这一日也特意过来与女儿同坐一车陪着。
怕小娃娃在路上折腾,宋氏提前哄好了八郎,叫他这一日要跟着姑姑去跟小堂妹们一起坐车回去。八郎喜欢妹妹们,宋氏与他没说几句,便欢喜着同意了。
赵敏禾抱着小小的八郎跟宋氏招手说再会,又含笑与郭氏这个长辈和宋氏告罪一声,才转身抱他去后面一辆與车上,小金氏和双胞胎已经在车上了。
郭氏看着小姑娘抱着小外孙的背影,风中还传来外孙童言童语的小奶音和小姑娘耐心温柔的回话,放下车帘转身对自家闺女轻声道:“你公婆可开始为你家小姑子相看人了么?”
对着自己闺女,郭氏当然不会拐弯抹角。
这话一听就是什么意思,宋氏心念一动,随即想起来七殿下对小姑子的倾心和丈夫的打算,前些日子又有个陆家来凑热闹,她不好跟自己娘家来八卦婆家的事,只好含糊道:“我才刚回京呢,也不是很清楚。”
郭氏一想也是,闺女回京后又是金氏的寿辰,又是女婿调任襄京的事宜,之后便是襄山之行和有孕,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几乎连个空挡都没有。
这会儿宋氏往深处一想,疑惑问:“母亲是想为五弟求娶我家小妹?”
宋氏是郭氏的长女,也是第一个孩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郭氏所出。在宋氏这一代男丁中排行第五的宋家五郎便是其中的嫡幼子,郭氏最小的孩子,今年才十六岁。年龄上倒是合适,家世也相当,五弟也不是个没出息的,只有她五弟并非承嗣的长子,将来分家……
郭氏却嘴角一抽,轻轻拍了拍闺女,失笑道:“你怀孕怀傻了吧?襄京城中可是很少有权贵人家换亲的。”
宋氏也想到自己想岔了,不好意思地笑笑。
郭氏想到,当年长女就跟迷障了似的非要嫁到忠勇伯府,这事又在有心人的渲染之下闹得满城皆知,多少人在暗地里看他们宋家的笑话。若非当时的忠勇伯长孙(十几年前忠勇伯仍是赵祈,赵毅是世子)最终也对女儿有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