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京师风云 第六十一章 礼仪之邦(第2/3 页)
要能活着,是美好的。
李易问:“学堂远吗?”
这人道:“不远,我们占便宜了,学堂在生产队东头,别的生产队来念书得走几里路。这鸭子是老师养的,隔三岔五,还给孩子们鸭蛋吃,说是补充营养。年底开荒团要来给老师评分,有多高咱给多高。”
李易道:“领我去学堂看看。”
年人领着他们向东。走过一段路,听见郎朗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走近了,见那学堂是一趟五间高大房子。
把东面两间,门前有晾衣绳子,估摸是老师的家。西面通开三间,是教室了。
教室都有两开大窗子,糊着白纸,房檐下,吊着草帘子。李易知道那是下雨时候,放下防水,避免打湿窗纸的。
李易顺着大开的窗户望去,屋里满满的坐着200来人。李易感叹这老师例太低了。5000人口配俩个老师,这真太少了。
这时已经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孩子,李易问他们,才知道是下午班的。
看看天已经正午,老师宣布了下课,屋内孩子井然有序的走出来,而不是乱哄哄一涌而出。李易马大赞这老师教导有方。
老师也走了出来,看了李易一愣,立刻跑了来叫“老师!”
李易倒是有些印象,道:“你是张。。。。。。”
那人抢先道:“张强!老师您怎么来了?”
旁边年人有些弄不明白,这张强20多岁了,怎么叫这不到20的青年人老师呢?
李易道:“路过。怎么样?在这里习惯吗?”
张强道:“挺好的。这是第一大生产队第八小生产队,人都挺好,孩子也听话。”
旁边年人道:“敢不听话,打不死那些小崽子。老师教咱们仁义,咱们最简单的仁义都做不到,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救了咱们的李易大人。”
张强对年人道:“这是你叨咕的李易大人。”
“啊?”年人立刻想下跪,李易拦住道:“咱开荒团不兴这个。”
年人道:“俺懂,俺懂。”赶紧给李易行鞠躬礼。
李易搀住了他。
年人道:“李大人您给了我们好日子,您是我们大救星啊。”
李易感觉这话太耳熟,赶紧打住话头道:“以后可别这样说。好日子还得靠双手。有啥难处找老师,老师会和开荒团反应的。”
年人道:“没难处,哪都好。”
这是国的传统农民。你给他一点儿好,他知道感恩。不是后世那个完全破坏了师道尊严,破坏了传统美德,打骂、讹人、碰瓷常态化的时代。
张强让那年人先走了,自己给李易解释自己这个地方。
按李易的安排,保险公司把200份大保险单命名为生产大队,从1到200排列。这是第一大队,林家的地方。
每个大队又100人做一个生产小队,有的因为家庭原因多一个两个人,基本不差多少。从1到50排列。
张强和另一个老师分别在大队东片和西片各负责一个学堂。每人带400多孩子,还有晚饭后的农民夜校。
李易点头道:“每个大队还会再建两处学堂,明年开始吧。”
张强道:“那感情好,实在有点儿住不下。”
李易问道:“你多大了?”
张强道:“24.”
李易道:“成家了?”
张强道:“来时成的家。”
李易道:“怎么这样晚结婚?”
古代男子16岁到法定结婚年龄了。24确实晚了些。
张强道:“我父母都没了,没家产,谁嫁给我啊。我是您第二批学生,这回我们被派出来,还给地,还给这样高工资,这说媒的多了。”
张强有些忸怩,道:“这回轮到我挑拣了,后来找了个媳妇是一个童生的女儿,也识字呢。”
“哦,不错。”李易道:“没见你媳妇呢?”
张强道:“她和他爸妈还有弟弟一起跟过来的。咱们5个人分了100亩地,也是小地主了,现在在地里忙呢。”
李易很高兴,对张强道:“以后有什么难处,向开荒团反应。让你们调节百姓纠纷压力大不?”
张强道:“这些百姓都死过一次的人,有什么看不开的。偶尔有些小矛盾,也一说和,没事了。”
李易道:“我看下课时候,学生出来井然有序,你教导有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