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人没有被尿憋死的!大不了,横下一条心,勒紧裤腰带,大人干活,小孩出去要饭;没钱买化肥,就到房前屋后多收集一点农家肥。
大伙算了算,最大的困难一是牛草,二是稻种。牛草还可以想办法到别队先借点,只是这稻种,是计划性的,外队借不到,市场上买不到,只能找公社解决。
严宏昌这天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找公社书记张明楼。
张明楼一听,先就骂开了:“你不给我并起来,稻种绝对不能给。我不仅不给你,还要开会斗你狗日的九十六场!”
无论严宏昌怎么解释,张明楼一概不听。他说:“你给我回去乖乖地把土地集中到生产队,拢起来后再讲!”
严宏昌虽然碰了一鼻子灰,但并没有悲观。他觉得山不转水转,人不可能一棵树上吊死,没有稻种咱就种别的。
可是,“种地没有牛,等于‘叫花头’。”牛离不了牛草,牛草又到哪儿借呢?
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严宏昌三弟严胜昌,在板桥念初中,这天带同学来家里玩,严宏昌正同社员愁着牛草一事,那位同学却插话说:“我们生产队多的是。”严宏昌忙问:“你在哪个生产队?”同学说:“李二庄上李生产队。”
严宏昌试探地问:“能借点牛草吗?”
“应该可以。”
听这小伙子口气很大,一追问,才知道他哥哥正是生产队长。
严宏昌一阵惊喜,心想,天赶地催,就这么巧!他对三弟严胜昌说:“你现在就陪这位同学回李二庄,帮我问一问借不借牛草?”
隔一夜,三弟就回来了,高兴地说:“那里牛草多,有几千斤,人家愿意借。”
严宏昌当即约了严立学赶去交涉,对方也很仗义:要多少,借多少,秋后再给钱。
从李二庄回来后,严宏昌马上组织有耕牛的人家,拿着家伙跑了二十多里路,终于把春忙需要的牛草挑了回来。
有了牛草,公社不解决稻种,小岗人就改插山芋,每人不少于一亩的山芋苗很快也就下了地。
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对周边的影响越来越大,张明楼就不断把严宏昌找到公社去,每次,都被严宏昌找了个借口躲开了。一次,严宏昌没躲掉,被喊到公社。
那天,新任县委书记陈庭元来梨园公社检查工作,刚好碰上张明楼脸红脖子粗地在训斥严宏昌。直到张明楼见到县委陈书记进了院,才放过了严宏昌。
陈庭元问张明楼:“刚才因为什么事,你对一个青年农民那么凶?”张明楼不得不说起小岗队分田到户的事。
谁知,陈庭元听了并没有表态,而是突然决定要去小岗看看。于是公社书记张明楼、副书记马德全,只好陪同前往。
陈庭元没有直接进村,在村外便下了车。他沿着小岗生产队种了花生和山芋的庄稼地,一路查看过去。
在村西北的一处干渠旁,社员徐善珍正在锄花生,在滁县行署农业局干了多年局长的陈庭元,只稍微看看地里的庄稼和社员干活的架势,心里便清楚了。他笑着问徐善珍:“你们是几户一个作业组呀?” 。。
秘密会议(11)
徐善珍抿着嘴,不作答,一个劲地笑。
张明楼狠狠瞪了她一眼:“有脸笑呢,还不快把严宏昌叫过来!”
这时严宏昌刚从公社回到家,端起碗还没扒几口饭,就见一个社员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来,通知他:“你赶快跑,公社和县里都来了人,怕是逮你来了!”
严宏昌抹了一把嘴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干嘛要跑?没做啥亏心事,只为小岗队不饿饭,犯啥法了?”
他放下碗,问:“他们在哪?”
来人说:“在村后生产队大场。”
严宏昌听罢,头也不回地向大场走去。
张明楼见严宏昌大步走了过来,指着他告诉陈庭元:“就是他专跟我捣蛋!”等严宏昌走近后,又没好气地向严宏昌介绍陈庭元:“这是县委陈书记。”
陈庭元打量着严宏昌问:“听说你把小岗的地分到户了?”
严宏昌也打量着眼前的陈庭元,见他个子不高,人也不胖,衣服穿得很随便,不像他想象中的县委书记,因为不清楚找他来的目的,所以暂没吭声。
“问你话呢,”张明楼倒是火了,“你知道你这样干是不允许的吗?”
严宏昌说:“知道。”
“知道为什么还这样做?”
严宏昌本不想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