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卷 瀚海阑干 二九章 京杭铁路(第1/2 页)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也不能怪大明君臣见钱眼开,大明财政真困窘到了一定程度,官员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虽然官员不靠工资活着,可毕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不是?
运河清淤工程浩大,从开荒团银行贷了巨款,还款压力很大。那可是用漕税抵押的,万一还不,运河che:n-g人家开荒团的了。
可是运河再不清淤,不要说其他物资,连京师的粮食物资都会成问题。朱棣当年是把京师当成边塞堡垒,认为从南方运补给是理所当然,根本没想过什么自给自足。
这造成了京杭大运河历史任何时代都繁忙,船人家越来越多。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也不会产生基层社团漕帮,进而演化出“洪门”,甚至后来分化出“青帮”。一个运河能产生流传数百年的帮派,到后世进入现代社会还有一定生命力,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漕运税收是大明重要进项,现在运河这个税源不但不进钱,还要搭钱,这是一枪俩眼,痛不可言。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近几年大明偏偏天灾不断。
大明纳税的坚力量不是富人,富人在大明纳税很少,可以明确的说大明是富人的天堂。大明纳税大户是种地的穷百姓,许多百姓迫于天灾,流离失所。政府不但收不到税,还需要救济补贴,更让大明捉襟见肘。
亏得李易不嫌弃这些累赘,把这些流民弄到北方去了,最关键的是廉勇居然把许多草寇也随便给了个官职骗走了。大明官员没事儿研究这个事,李易到底发哪门子疯,居然把打家劫舍的坏人打包弄走?这些人有什么利用价值?
再说这些草寇也是糊涂,怎么随便给你个官名,赏两个工资,给开荒团卖命,你们的命那么不值钱?北方穷山恶水,这不是变相发配吗?
亏得李易把流民草寇一扫而空,不然真说不定出什么乱子。
大明朝臣喊着要打压开荒团,其实也是喊喊而已。这个时候开荒团已经尾大不掉了,大明还敢真派兵去捅这个马蜂窝不成?
听说开荒团要买煤,这些大臣眼前一亮:煤炭是老天爷给的,卖煤是没本的买卖,劳动力值几个钱?这如果成了长久生意,可是利国利民利官,不可小觑。
开荒团现在向草原移民百万,据说修建了十个城池,而且城池修的有点儿大,明显是还打算继续移民的样子。原百姓习惯烧秸秆做饭取暖,草原种庄稼很难成熟,草还要留着喂牲口,做饭用煤很正常。
草原也有煤,可是肯定没有山西煤成色好。谁都知道山西到处是煤,挖不完用不败。可是开荒团能保证挖多少买多少吗?如果能签订合同,那才稳妥。谁都知道开荒团是重合同守信用的单位,不会食言。派谁去研究这个合同呢?
一事不烦二主。既然这个提议是史劲带过来的,那麻烦史劲再走一趟漠南吧。
这时大臣们自动忽略了史劲为什么和李易有勾结这个事。史劲代表的是皇帝,皇帝总得有点儿隐私吧?万历帝那抠门的性格,想让他做出亏本的事根本不可能,也不劳大臣们费心。
史劲风尘仆仆又赶到草原,请求李易签订煤炭购买合同,而且是无限量长期购买合同。
李易有些犹豫。
卖煤对大明有利无害,他提出这个购买煤炭的计划,目的是交好万历帝,希望先打通万历帝的关节,双方友好往来。
漠南不仅有煤,而且有几处是地表煤层,开采很容易。难道真放弃自己煤田,大规模购买大明煤炭?
再想一想李易笑了,当即向史劲提出无限量购买可以,但是结算不能用现金,而是用纺织品等物资,双方保证都是平价交易可以。
李易有李易的打算。
他觉得山西煤炭虽然多,受运力限制,毕竟运到草原的有限。再说自己的纺织品按大明境内的平价卖,那也是大赚特赚,你本钱低我也不怕。
哪曾想人家大明君臣也不笨,史劲一反馈这个提议,大明君臣真是又兴奋又着急。
兴奋是因为李易同意了无限量购买。
至于说用布匹什么的付账无所谓。在大明朝,布匹一直有货币的功用,官员的工资经常用布匹支付。至于说开荒团的布匹成本低,利润高一些无所谓,咱煤炭还是没本买卖呢,搭了些人工,怕你什么啊。
问题是这样好事,运力跟不怎么办?估计李易这个家伙打的是你挖再多的煤,运不到漠南去也没用的主意。怎样破了这个局呢?
要不说聪明人不是万历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