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一下,走到了唐莲若的面前。唐莲若倚着自己的手掌,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问话:“会《神说无量智慧日月光明经》吗?”
羽歌夜握着手中念青菩提子念珠,缓缓转动,温润的嗓音缓缓念诵经文。在古今历史中,万世圣师唐金熙以绝伟高度,几乎一手创造了文明根源,而他种下的文明之种,又被后人发端出无数智慧枝桠,灿烂花果。唐族能稳居世界信仰,不只因为圣师唐金熙的崇高地位,更因为唐族对文明演变的巨大贡献。父神教从古代的原始信仰,发展为成熟的宗教文明,甚至神权一度凌驾君权,都源于“智珠上师”唐天渡的宗教改革。《神说无量智慧日月光明经》,就是唐天渡所写。
“唐天渡无愧智珠上师名号,丝丝入扣,字字珠玑。”唐莲若听了足有两个小时,羽歌夜都已经口干舌燥,方才开口说话,“歌夜,你可知道,教内八部经典,我为何独爱《神说无量智慧日月光明经》?”
“外孙愚钝,猜不出。”羽歌夜做诚恳倾听状。
“你连圣师心思都能揣摩,何况一个智珠上师?”唐莲若似是嗔斥,却又似乎混不在意。羽歌夜却捏紧了手中的念青菩提子,独厚宫中对,不过才短短几日,竟已传入唐莲若耳中,看来景帝陛下的皇宫,未必如它看上去那么固若金汤。然而唐莲若说完之后就不再开口,羽歌夜揣度一番,终于开口道:“是不是因为,《神说无量智慧日月光明经》,阐释了为何信神,信神为何的原因?”
“何解?”唐莲若眼睛微睁,如同雕塑的神像那垂下的眼睛。
羽歌夜深吸一口气:“父神教早期经典,或是神话故事,或是神灵赞诗,只有智珠上师这部光明经,提出神于天劫中解救众生,众生应当感念父神恩德的‘救世论’,又提出了生前信奉神灵,死后能够进入神国的‘往生论’。信仰于人,不过是疾苦俗世中最后一根稻草,生而有恩,故而信神,死后有报,故而信神。”
此时此刻,坐在椅子上穿着紫绶天衣的人,就是天下信仰的主宰,四大祭司中地位最为崇高的圣尊大祭司唐莲若,而羽歌夜这番言论,足以被打入专司神庙刑罚的太狱寺。
“你的《神说无量智慧日月光明经》,是谁教的?”唐莲若听了之后,却似乎未曾听到答案,问起另一个问题。
羽歌夜低头真诚地说:“是母君说外祖父最喜欢这部经书,我特地去背的。”
“不错,全文一万七千二百四十二字,你能背下来,可见用心。”唐莲若终于缓缓起身,放下手臂,正襟危坐,一瞬之间,仿佛这里不是唐府的生民堂,而是天都大神庙的众神殿,他正坐在青铜御座之上,接受十方信众的朝拜,“一万七千二百四十二字,说到底,不过是两个字,信神。”
“自圣师受艾露尼女神赐下艾文,文明兴始,父神教便一直是普天信仰所聚。八部经书支撑起宗教殿堂,四大祭司统御十方信众,说到底,不过是神权。神庙,朝堂,千百年来暗战不休,神权,君权,终究绕不开一个权字。自羽氏入住中原以来,父神教便被不断削弱。四大祭司之中,除了圣尊大祭司和艾露尼祭司不曾被人染指,伊斯梅祭司落入银族手中,宝芙瑞祭司历来为羽族担任。你生在皇家,姓氏为羽,但你身体里,也流着唐族最纯正的血脉。”说道这里,唐莲若看了羽歌夜一眼,羽歌夜努力放空自己,眼中无悲无喜,不流露任何感情,唐莲若叹气道,“景帝年富力强,野心不小,我却已垂垂老矣,不知还能支撑几年。你自小虽然体弱,却聪慧无比,也该对自己未来,有些谋划。”
羽歌夜不由轻轻摩莎念青菩提子,这温润微凉的菩提子划过指尖,似乎也让他炽热的心平静下来。他没有想到唐莲若竟然会对他,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挑起这样的话题,也不得不说,阅人无数的唐莲若,确实有一双能够看透他灵魂年龄的睿智双眼:“我生为大隆皇子,又身具唐族血脉,神权,君权,都离我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之遥,有时便是天涯相隔,很多东西,不是我想要,就能得到。”说完之后,羽歌夜依然恭顺谦和,背部肌肉却不由紧张僵硬,等待唐莲若的回答。四朝先帝铺垫造势,打压神庙,才有了景帝如今大好局面。唐莲若纵然老谋深算,看来也有些担心他百年之后,后继无人。羽歌夜同时兼具羽族唐族最纯粹的血脉,无疑是缓和神权君权矛盾的最佳人选。但是这个位置,可远比九重宫阙那张龙椅,要煎熬得多。他今天拒绝,不知道会让唐莲若有何想法。
“少年多壮志,多豪情,多热血,懂得畏惧的人,实在并不多见。”唐莲若看了羽歌夜良久,才确认羽歌夜的话是出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