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的命运。尽管彭加木生死未卜,但是上海人民出版社都认为应该为他出版一本书,而社领导在物色作者时,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你!曹香秾郑重其事地说,她代表上海人民出版社,聘请我作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特约作者,并在最短的时间里飞赴新疆,赶往罗布泊采访。
我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这一重要采访任务。
经过漫长的飞行,机翼下出现天山山麓耀目的冰峰——博格达峰。机舱里响起空中小姐的播音声:系好安全带,乌鲁木齐就要到了。
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我遇到许多赶来报道搜寻彭加木情况的记者,光是从上海赶来的,就有《文汇报》记者张德宝,《解放日报》记者贾宝良,《青年报》记者钱维华,《上海科技报》记者郁群。他们有的比我早来好多天,却全被“堵”在乌鲁木齐,无法前往罗布泊。据告,只有一位新华社新疆分社的记者获准前往罗布泊。
“雪藏”了26年的《追寻彭加木》(2)
不去罗布泊,怎么能够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呢?我说,我一定要去罗布泊!
记者们告诉我内中的原因:罗布泊已经干涸,成了一片盐碱荒滩,本来谁都可以去。然而,罗布泊附近,却有一个代号叫“21基地”的军事要地,是必经之处。没有办理特殊的通行手续,是无法进入“21基地”这个神秘地方,当然也就无法进入罗布泊。
所谓“21基地”,其实也就是中国的核基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来自“21基地”。不言而喻,那里当然成为外人莫入的禁区。
前往罗布泊,途径中国的核基地马兰,必须办理严格的审批手续,尤其是对于记者和作家。这一手续,要到北京办理。记者们一时无法到北京办理这一手续,也就不能进入罗布泊。
我问:“北京哪一部门主管?”
答:“国防科委。”
我一听,心中有底。
我即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传部郭德滏先生,与新疆军区马申参谋长联系。我请马申参谋长致电北京钱学森秘书柳鸣。当时,钱学森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主管这一工作。稍后,柳鸣电话通知新疆军区,经请示上级,同意叶永烈进入罗布泊。
我获准进入罗布泊,是我能够完成这次采访任务的关键性一步。倘若我不能进入核基地、进入罗布泊,来到搜索现场,是难以完成任务的。
其实,我能够获准进入核基地,是因为在一年多以前我获准进入绝密的中国载人航天基地采访,在那里工作了半个月。中国载人航天基地同样属于国防科委主管。那是在1979年2月23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从北京来到上海,通过秘书柳鸣约见我,谈了一个晚上。由于钱学森的批准,我在办理了相关的手续之后,于1979年4月进入中国载人航天基地采访。我完全没有想到,当我来到新疆追寻彭加木,在办理进入核基地的手续的时候,一年多以前所办理的进入中国载人航天基地手续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我能够进入绝密的中国载人航天基地,也就可以进入绝密的核基地。钱学森秘书柳鸣知道我的情况,所以在请示上级之后,迅速通知新疆军区,给我开启了绿灯。
这样,我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只住了一天,就要向罗布泊进发──那些被“堵”在乌鲁木齐的记者们知道了,都非常吃惊,不知我有何“法宝”!他们委托我,到了现场之后,每天打电话给他们,报告动态,便于他们发稿。这么一来,我成了他们的“第一线记者”!
我乘越野车长途奔驰,进入马兰核基地。我住进马兰核基地第一招待所三号楼一层5号房间。而隔壁的7号房便住着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和女儿彭荔,而8号房则住着彭加木夫人的哥哥夏镇澳和彭加木的儿子彭海。我与彭加木亲属不仅同住一层楼,而且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原来,他们为了回避记者们的追访,不住乌鲁木齐,而是来到马兰核基地,恰恰被我“一网打尽”!
“雪藏”了26年的《追寻彭加木》(3)
我在马兰核基地详细采访了彭加木亲属。然后乘军用飞机前往“720基地”军用机场,再从那里乘一架苏制“米…6”直升飞机飞往罗布泊——因为彭加木失踪处罗布泊库木库都克是一片荒漠,没有机场,所以只能乘坐直升飞机飞往那里。
沿途没有看到一个有水的湖泊。河道倒是常可看见,但是全都干涸了,没有一滴水。偶尔在两山之间的夹沟里可看到星星点点的绿斑。飞机飞越过罗布泊上空,绿斑消失了。据说,十多年前,那里还湖水澹澹,像块蓝宝石。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