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寒食节:以馓子、麻花为馈赠品。
端午节:以粽子、香荷包、艾虎兜等为赠品。
七月七:以巧果为赠品。
中秋节:以月饼和瓜果为馈赠礼品。
重阳节:*糕是典型的馈赠礼品。
2�人生礼仪场合馈赠
贺生育的礼品多为鸡蛋,十个鸡蛋为“一把”,适宜送双数。回赠礼品为染红的鸡蛋,俗称“红鸡蛋”。
婚礼馈赠多为送钱,名为“喜仪”。曲阜等地将婚事上的送礼称为“行贺礼”,贺礼中的钱称之为“喜礼”。
寿礼馈赠以寿帐、寿画、寿桃等为主,民间多送面条,俗称“长寿面”。邹平等地在祝寿与贺诞时均以木盒、瓷碗盛礼品。
丧礼馈赠不但要以钱资助(名为“赙”,俗称“人情”),还辅以黄表纸、扎纸器、纸锞等为赠品。
3�其他馈赠
在民间,如果求人办事不花钱,就属于“欠人情”,逢年过节时就应该以礼品回报,用来“还人情”或“答人情”。
在曲阜当地,出嫁的女儿每年春节前、麦收后、中秋前都要给娘家送礼。春节前送礼称为“行年礼”,礼品多为猪肉和粉条,还有鱼、鸡、酒、糕点等,分为二色、四色、六色、八色礼。婚当年的年礼要略重一些。而娘家的回礼多为花糕,取“步步登高”之意。如果送礼的礼品中有粉丝,回礼的礼品中也必须有粉丝,俗称“拉扯不断”。如果用鸡作礼品,送时是两只红公鸡,回礼中就有一只红公鸡,俗谓之“来回喘气”。麦收时送礼,名为“行麦礼”,俗称“麦上场,妮看娘”,礼品多为猪肉和其他食品。中秋送礼名为“中秋节礼”,礼品为月饼和水果。
通常情况下,年礼和节礼都要在节前送,年节当日不可再送。
二、致敬礼节
向值得自己尊敬、崇拜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敬意,有时并不需要用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足以表达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让别人深深领略你真诚的敬意,致敬礼节便有如此功效。
1�叩头
叩头俗称磕头、磕头作揖,现在已经无法知道起源于何时,据说来源于一种叫“叩头虫”的昆虫。传说这种虫子由于过于羸弱,只好顺从强暴,学会了叩头。人们受叩头虫的启发,将叩头运用于礼仪中,想以叩头来感化他人,求得他人的怜悯。
据史书记载:战国年间,鲁昭公与齐国君会盟,齐国君给他叩头,他却只是作揖还礼,使得齐国君极为恼怒,两国最终兵戎相见。经过长期战争,鲁国战败,被迫割地给齐国。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16)
2�行礼
行礼时需要先作揖,然后双膝跪地、叩头,屈膝一次为一叩。一般进行一叩、三叩、四叩。如果是大礼,就应三拜九叩。也就是:作揖,跪下,三叩,起立;再作揖,跪下,三叩,起立;复作揖,跪下,三叩,起立。
跪拜礼盛行于清代,多见于百姓见官、祭神、祭祖、庆吊等场合。辛亥革命后,跪拜礼在官方已废止,但民间在年节、庆吊、祭祀中仍然沿用。
3�作揖
作揖又称打恭作揖,基本姿势为合掌前举并弯腰下拜。
“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到姜太公辅佐武王取得天下时开始盛行。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可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等多种。
所谓土揖,就是指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所谓时揖,就是拱手向前平伸;所谓天揖,就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所谓特揖,就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所谓旅揖,就是根据等级分别作揖;所谓旁三揖,就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除了上述几种作揖方式之外,还有长揖,也就是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作揖在绝大多数时候表示恭敬,有时却又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记载,显示出郦生对刘邦的不服气。
如今,作揖基本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握手与拥抱。
4�抱拳
以前,熟识的男子相见往往会抱拳拱手致意。通常情况下,抱拳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用左手握右手,称“吉拜”,反之则为“凶拜”。
抱拳在武术中极其流行,讲究也特别多。比如: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为武”,具有约束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