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的重要价值是肯定了毛泽东提出来的向贵州进军的决策,明确否定在湘西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会议的主持人周恩来最后决定,采纳毛泽东的意见,继续向西面进军,渡过乌江。”
长征小故事
1. 周恩来搓米
红军在黎平进行短期的调整,战士们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休整机会,这个机会是长征以来都没有的。大家好不容易在贫苦的贵州山区搞到了一些粮食,但是基本上都是没有脱粒的稻谷。没有脱粒的工具,稻谷就没有办法脱壳成为米粒,战士们还是没有办法填饱肚子。
周恩来了解情况以后立刻召开干部会议,他说:“一定不能让同志们饿肚子!我们要想办法让同志们吃上饭。没有东西磨稻谷,就动员大家用石头、瓦片搓!就是用手搓,也要把米脱出来。”这次会上做出决定,每个战士要自己动手脱米,必须脱出够三顿饭的米来。
大家一起动手,搓谷磨米。周恩来领取了稻谷,找个瓦片就搓了起来。警卫员看到了,连忙阻止:“您的工作已经很忙了,就不要搓米了,我们帮您搓。”周恩来笑着挥挥手:“我提出让大家动手搓米,自己怎么能不搓呢?”
干部战士们一起热热闹闹地搓米,有的用瓦片对瓦片搓,有的用石块对着石块磨,有的干脆用双手直接搓,手上搓起了血泡,大家的兴致仍然很高。
2.两百个铜元
红军刚到贵州山区,一些地方的农民受到敌人的欺骗和蒙蔽,对红军不了解,悄悄地躲起来。在黎平县城外的一个小寨子里,一位农民正在吃饭时听到红军进村的消息,饭都没吃就吓跑了。
这位农民匆匆躲出去,直到天黑才敢回来。他回家揭开锅一看粮食没啦,铁锅里有两百个铜元,铜元底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们不在家,锅里稀饭我吃啦,开你铜钱二百文,放在铁锅内,到屋请收下。”还有的农民回来以后,在猪食盆里发现了红军留下的买猪钱。
3.一张传单
红军在行军路上开展群众工作,沿途散发传单、书写标语、宣传党的政策。一天,一位侗族老农卖完柴火回家,在路上拣到一张《出路在哪里?》的传单,上面还有毛泽东和朱德的签名。他好像拣到宝贝似的,把传单捡起来揣到怀里带回家。为了防止虫蛀,还把传单和家人的生辰八字夹在一起放到烟叶中,悄悄藏了起来。
后来,国民党的部队不时到村子里来抢东西,他担心传单被抢走,就藏到附近的山坡上。“有一次,他们把我家的门都砸了,老伴的手镯子也被抢了,传单还是好好地保存下来了。”
长征诗词
黎平群众欢迎红军进城的时候,传唱的歌谣:
红军战士本事好,半天打败中央军;
土豪劣绅怕丢命,连夜逃出黎平城;
争先恐后忙不住,鸡狗无主满街奔;
我们穷人胆子大,不信谣言吓唬人;
一齐来到东门外,香花蜡烛迎红军;
香烟飘上半天去,爆竹锣鼓响沉沉;
进城三天开大会,大洋银毫分穷人;
猪肉大米和衣服,各色布匹花眼睛;
老老少少都分得,生活美满笑盈盈;
古来只有富人好,今天穷人得翻身;
朱毛恩情深似海,黎平穷人记在心。
长征小问答
问:
为什么毛泽东在黎平会议上主张不按照原来的计划向北行军与贺龙会合?
答:湘江一战,红军元气大伤,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张避开敌人的锋芒,不继续北上,而是到贵州这个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获得休整,再制定下一步行军计划。黎平会议上,政治局肯定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西渡乌江,向贵州进发,建立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12月13日中革军委在通道召开会议。国民党“追剿军总司令”何键调集湘军和薛岳率领的中央军,在通道城以北地区对红军进行堵截。如果中央红军坚持按照原定计划,北上会合红二、六军团,就得和多出红军五六倍兵力的敌军决战。在这个危急的关头,毛泽东主张放弃原定的计划,而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方向前进。
12月14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县城,打开了通向贵州的门户。
12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开辟根据地,在涪涩河地区歼灭了敌人三十四旅大部。
12月17日红二、六军团又占领了桃源地区,包围了湘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