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页)
她,但她有手段让洋人们的意思转过 来。 但是,7月15日,天津陷落的消息到达了京城的皇宫内。 消息来自非正规渠道。裕禄没有战报,军机大臣们谁也不说,只有端郡王载漪入奏。说是 天津已让洋鬼子们占了,都是义和团不虔心遵守戒律,所以打败了。〃但北京极其坚固,洋 鬼子绝对来不了〃。慈禧咬着牙从嘴里挤出几个字:〃如果洋人入京,汝头不保!〃端郡王 不知道这几天太后为什么总用这样的口气训斥他,其实原因很简单:经过荣禄的秘密调查, 前几天给太后看的那份请慈禧下台的外国公使照会,真是伪造的,是端郡王命令军机章京连 冲文所为。慈禧对端郡王急于儿子登基,他也登上监国摄政之位的野心,看得再清楚不过, 为此,她当面对端郡王载漪表示,她只要一天在世,宫里的这个位置就一天没有载漪的份。 她让载漪放小心点,别落得家产充公、人头落地的结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晒仪仗和玩电报(4)
当日,慈禧下旨,停止进攻使馆。 这是帝国政府第二次停止进攻使馆了,直接的原因是天津城的陷落。 慈禧害怕了。 根据《剑桥晚清史》的说法,7月22日左右,也就是帝国政府宣战一个月之后的几天,是 〃关键性的日子〃,所谓〃关键〃,是指中华帝国与各国联军的军事冲突有终止的可能。 天津的联军已经出发向北京进军,慈禧太后感到了绝望。她除了宣布停止进攻使馆之外,再 次向各国发出了北京的使馆、公使和家眷没有危险的信息。为了加强这个信息,总理衙门甚 至把一些公使和家眷接进了衙门,〃以便为他们的回国做出安排〃,同时还给使馆送去了大 量的生活用品。 更重要的是,朝廷应南方的13位大臣的联名奏折,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 ,并且〃全权办理议和事务〃。李鸿章已经从广州北上。 天津的联军,没有立即向北京进攻。 但是,在这个〃关键性的日子〃,京城里出现了一个人物,他的出现使时局骤变。这个人叫 做李秉衡。 李秉衡,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号鉴堂,人称〃鉴帅〃,时年70岁。这个东北人性情刚 烈,据说为官耿直廉洁,并且敢负责任。捐纳县丞出身,先后任冀州知州、永平知府、浙江 按察使、广西按察使。1885年中法战争时,广西巡抚战败,他接任广西巡抚,配合冯子 材,创造了帝国中外战争史中不多见的一场胜利,史称〃谅山大捷〃。1897年他出任山 东巡抚的时候,是义和团的坚决支持者和对抗德军的主要官员,朝廷迫于洋人的压力将他调 任四川巡抚,洋人还是不满意,最终他被朝廷革职。可是,没多久,在一些大臣的力荐之下 ,本来就不是真心将他革职的朝廷又任命他为〃长江巡阅水师大臣〃。义和团进京之后,东 南各省大臣联名上奏请求〃剿匪〃,李鸿章邀请他在联名的奏折上签名,碍着面子,他签了 ,但是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政治见解,那就是支持义和团的灭洋行动。天津前线危机,帝国 政府曾向南方各省发出〃带兵北上勤王〃的上谕,但是至今没见一兵一卒到达北京。李秉衡 完全可以在南方自保身家,但是他决心和洋人一拼。他认为,洋人们〃专长水技不善陆?战 〃 ,〃引之深入,必尽歼之〃。他招募兵勇十六行营北上,结果没走到半路,士兵们都跑光了 。于是这个老头返回南京,重新招募兵勇,再次北上。 李秉衡的到来,使心慌意乱的慈禧如同黑夜里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欣喜异常,第二天就召 见了他。 70岁的老人风尘仆仆,面色虽苍老,但精神矍铄。 慈禧夸奖了他的对朝廷的忠心之后,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既已开战, 不能言和。 这样的话不是出于端郡王这样不会带兵打仗的人之口,而是一位有沙场经验的老将军说的, 使慈禧的精神为之一振。 可事实是,帝国的军队〃不济事〃,义和团的〃法术〃又不灵,如果〃不能言和〃,仗该怎 么打? 李秉衡:〃同仇敌忾实属难得,万不可失。〃 慈禧:〃可拳民入京,一味哗扰,我看不可恃。〃 李秉衡:〃是督率不善,用兵法部勒即可。〃 慈禧:〃有大臣意在议和,你意如何?〃 李秉衡:〃能战始能和。既已开战,断无不战而和之理。若和,也在战后而和。我请求上前 线决一死战!〃 慈禧很久没有感到如此振奋了。她立即下旨,所有来到北京〃勤王〃的部队都归李秉衡指挥 ,命李秉衡为〃办武卫军事务〃。 后人对这个年迈的帝国军人的评价不一,甚至相左,尤其是在他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上。但是 ,此刻,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