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快 感久等不至,便成为一种饥渴的梦想,一旦机会成熟,宣泄情绪的农民们必会无法区别自己 到底是处于戏剧状态之中还是处于生活状态之中。 〃中国人喜欢戏剧,就跟英国人喜欢体育、西班牙人喜欢斗牛一样。〃曾在19世纪来到中 华帝国的美国人史密斯说,〃我们必须注意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具有 强烈的做戏的本能,很轻微的刺激,都能使一个中国人进入戏剧,把自己当做戏里的一个角 色。〃《中国人的气质》,(美)亚瑟·亨·史密斯著,张梦阳、王丽娟译,敦煌 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1页。洋人们常常惊讶于这样一个在中国到处可见 的普遍现象,那就是即使在十分安静的场合里,即使仅仅是两个熟悉的人相见,中国人都要 夸张地放大自己的惊喜,夸张 地提高自己的嗓门,他们几乎是在喊:〃是您!您来啦?〃于是把洋人着实吓了一跳。当洋 人们看过几出中国的戏剧之后,他们明白了:这是一个小小的戏剧场面。 中国人所做的许多事情,目的中不排除给别人看,这关系到中国人的尊严。送葬,无论是执 行的程序还是专门穿上的丧服,无论是吹着丧乐的化装乐队,还是很艺术的假哭,看上去就 是一个庞大的戏剧场面。结婚,其程式更加戏剧化:彩绘的轿子,幸福的新嫁娘……只是她 必须抱着娘哭。而板正的新郎官穿着状元的戏装,极力掩饰激动的心情,恶狠狠地拿着一张 弓,向刚进门的新娘射出一支箭……中国人硬说新娘可能是妖精。繁杂的中国民间礼仪诸如 拜年、会客、盟誓以及最普通的来往,都可能成为大街小巷中的一次〃表演〃,而所有〃表 演〃笨拙或者不会〃表演〃的人都可能被中国人称之为〃不懂事〃。 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台词,这样无论做戏的和观戏的都满足了,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由此而圆 满。〃鄙人才疏学浅〃,典型的一句戏剧语言,使用在生活中却是那样的自然和谐,而且任 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愚蠢到真的就认为这个人在表明自己没有学问。〃贵公子前程无量〃, 说这句话的中国人也没有哪一个是认真的,因为这个孩子将来的前途如何谁也说不清楚。社 会的〃面具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特征〃,并且异常生动地渗透在了中国人的性情之中。 于是,只要在〃演员〃和〃观众〃之间能够没有痕迹地互换,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便能得到一 种平衡。能够把中国社会的林林总总看成是一出戏并且平静地欣赏,你就是个〃地道〃的中 国人了,日子和心情也都会好了许多。中国人是讲道德的,不到自身危机时刻,是从不轻易 进入到别人的〃幕后〃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幕后〃是些什么。中国人的日子基本上没有多 少悬念可言,如同虽然中国所有的戏剧都没有事先不知的悬念,可观众依旧一起正而八经地 对剧情的发展发出惊叹或者惊讶声一样,中国人的日子有滋有味。 中国人很容易模糊戏剧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 纯粹的戏剧行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反而被视为生活的常态,而人在生活中的自然面貌如果出 现,中国人倒也许会觉得这个人真是奇怪。于是,在生活中需要〃做戏〃的中国人,即使开 始的时候还明白自己是在〃表演〃,但是,只要他认真地演下去,过不了多久,他自己,连 同〃观众〃,都将弄不明白现在是演出时间还是散场以后了。〃假做真时真亦假〃,〃亦真 亦幻幻亦真〃。于是,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社会混乱时期里,整个中国就无异于一个大舞台 ,人人都会参演着一出出大悲大喜的戏剧。 洋人们说,〃西方人总是忘记中国人办事中的戏剧因素而误入无关的事实领域。〃 《中国人的气质》,(美)亚瑟·亨·史密斯著,张梦阳、王丽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 年9月第一版,第2页。  
面对子弹的戏剧情节(3)
中国戏剧最大的特点是把自然人的一切,包括体力、智力和能力加以理想化,中国现代戏剧 理论管这一点叫做〃塑造人物〃。 所以,19世纪末,当中华帝国的巨大灾难发生的时候,洋人们与其说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 湃的帝国农民,不如说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戏剧演员〃……一伙不戴面具的〃神 〃。 义和团将神灵作为护身咒符,这极其恰当地迎合了帝国的农民们在极端贫苦和绝望之时极易 产生的〃人生就是大戏〃的幻觉。帝国的农民们那被长久压抑的挣脱苦难的强烈欲望终于在 群起而动的造反中被提醒了、激活了。 中古代、近代史上所有的农民骚动都会标榜是在执行某个〃神〃的旨意。但是,〃神〃往往 附体于特定的一个人,而且往往天上还〃掉下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