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吧啦啦一排枪, 眼见皆打在拳匪身上,怎么一个也不倒。即结,而又一叫号,吧啦又一排枪,拳匪躺下一片 。原来头次不倒之故,皆因前匪受伤,后匪拥挤不能倒。故耳立即又发第三排枪,又打倒十 数人。后来者全然跑出口外去了。眼见拳匪死者三十余人,未死者受伤者趴的趴,滚的滚, 皆奔命去了。包士杰辑《拳时北堂围困·王司铎日录》,载《义和团史料》。 尽管如此,教堂在炮火的轰击下,还是逐渐显示出危机。 为了躲避炮弹、火焰以及坍塌下来的墙壁,妇女和儿童们惟一可做的就是不断地跑来跑去。 一位外国女传教士成了她们的首领。这位女传教士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在烟火中十分 醒目,在妇女孩子们的眼里,这是逃生的路标。女传教士的白帽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摘下来过 ,〃总是低低的,迅速穿过院子〃,她的身后是一大群妇女和儿童,她们数十天内一刻不离 地跟着她,在有限的空间里来回躲避。 最严重的不是死亡,而是饥饿。西什库教堂内所有可以吃的东西已全部吃尽,树叶和树皮都 成了最珍贵的食品。教堂里的男人们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精神恍惚地活着。他们奔跑、躲藏 和呐喊,不能休息,不能睡觉。神经的极度紧张、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日益短缺的弹药以 及不断在自己身边死亡的同伴以及妻儿日夜不停的哭喊和死亡,这一切都一齐折磨着他们疲 惫的肉体和心灵,使他们两眼呆滞,行动迟缓,最后他们甚至在并没有被什么东西击中的情 况下突然倒下来,死一样地一动不动了……这是真正的绝望。 教堂里也有永远不谈绝望的男人。一个中国教民豁出一死单独突围,企图把教堂里的情况向 各国公使们报告并且请求救兵。但是,这个中国男人自从走了之后,教堂里的人就再也没听 见过他的消息。后来才知道,他当晚就被义和团们抓住,现在脑袋挂在了城墙上。即便如此 ,在法国报纸关于北京西什库教堂被围之战的连续报道中,依旧记载有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 :十名副主教在一个意大利士官和四名法国水兵的带领下,偷偷地溜出教堂,〃抢掠了义和 团或者中国军队的大炮〃,他们甚至〃爬墙溜进了北京的一座兵工厂偷回来了炸药〃。如果 这个举动不是外国记者们的杜撰的话,就简直是奇迹了。在外国报纸的报道中,西什库教堂 里惟一的那个军官,年轻的意大利海军中尉奥利维利,更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他一直 站在被义和团或帝国军队炸开的墙洞上指挥射击,士兵们随着他的口令几乎〃弹无虚发〃。 义和团的冲锋潮水退下之后,他立即组织人,用砖石把墙洞堵塞起来。他是在最后的时刻死 亡的:帝国的正规军队参与了进攻,连续两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他〃长久地站立,指挥 他的士兵作战〃,〃最后在两个传教士的臂中死去〃。当时,左右的传教士和中国教民都哭 了,这是1900年西什库教堂〃被围困中惟一的一次痛哭〃。(法)贝野罗蒂《北京 的末日》。见金炜主编《中华民族耻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在外国记者的笔下,西什库教堂的抵抗被严重地神奇化了。没有人真正得知在那六十多天里 这座教堂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既然是〃战斗〃,那么除了义和团方面 的〃牺牲〃之外,教堂里也同样有死亡发生。关于这座教堂里死亡的文字记载,依旧来自洋 人们的有关〃报告〃。事后,各国公使为了寻找〃惩办罪犯〃的证据,曾对教堂内的死亡情 况做过统计……当然,可以肯定地说,统计数字是经过严重夸大了的……但至少可以了解当 时教堂内的肃杀气氛:武装官兵死伤过半。三百多名孩子的哭声逐渐减少,因为〃每天要 埋掉十几个〃。义和团们曾经多次挖地道,埋设地雷,〃先后爆炸四次,炸死教民四百多人 〃。 同样没有疑问的,还有这场战斗的最后结局:打进北京城的各国联军〃终于到达了教堂〃。 而在这之前,义和团与帝国军队始终没能把西什库教堂攻陷。 如果说西什库教堂是义和团围攻,帝国军队助之的话,那么,进攻使馆区倒可称之为真正的 战斗了,因为,进攻使馆区是帝国正规军队主攻,义和团助之。 1900年,帝国对北京使馆区的进攻,晚于对西什库教堂的攻击,这是因为对教堂的攻击 大多是义和团们所为,而对使馆的进攻,是在局势已经恶化得陷入无法解释的地步的时候, 帝国军队开始的有计划的军事行动。  
帝国炮火中的〃家事〃(3)
根据众所周知的国际法准则,武装攻击外国驻本国的使馆,是最严重的外交挑衅行为,是全 面公开宣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