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页)
喝的水都要断绝了。战斗开始的时候,他们根本来不及考虑什么战场地 理,充其量也只能盼望墙壁和窗户能够更结实一点。 中国人还占据着〃人和〃。所谓〃人和〃,就是人心的向背。1900年夏天发生在帝国都 城里的战斗的参与者,是得到广泛支持的数十万〃武装〃起来的农民,而帝国的正规军队向 战斗地域开进的时候,市民们更是夹道欢呼。同情洋人的中国人少之又少,而且同情者不可 能采取什么具体的行动。参加战斗的中国人不缺粮食和一切补给,北京平民几乎家家都在倾 囊相助,因为这已不是〃乱民〃在胡闹,而是帝国政府在行动……〃倾其国力,尽其所有〃 ,声势浩大,威武雄壮。 〃战斗〃无日不有。 兵攻、水攻、火攻。 〃团民英勇无比〃。 洋人们胆战心惊。 大炮、地雷、火药。 洋人们弹尽粮绝。 我持天理人心,全城皆为我家,数十万人同仇敌忾,这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 中国人在本国的土地上动用了他们可以动用的一切手段,而被攻击的洋人们男女加之老幼总 数不足三千,且孤立地深陷于异国他乡极其狭小的空间之内,所以,中国人几乎根本不 会在这场不能称之为一场〃战斗〃的战斗中失败。 六十多天内烽火连天,六十多天的〃战斗〃〃异常酷烈〃,而最后结局竟然是:中国人成片 地倒在自己都城的土地上,他们都是年轻的义和团团员和帝国的兵勇……洋人们取得了最后 的胜利。 历史残酷的真实是无法用习以为常的思维理解的。 义和团们首先攻击的是京城内的教堂。其中攻击最烈的是北堂。 北堂,即位于西安门内北侧的西什库大教堂,为天主教设在中国北方教区的总堂,主教就是 那个曾被帝国皇帝授予二品顶戴封的法国传教士法维埃……中文名:樊国梁。西什库教堂建 于外国传教士们在中国传教的黄金时光中,那时的樊国梁雄心勃勃,立志要把上帝的福音传 遍中华大地,让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天主教在东方最庞大、最坚固的基地。为此 ,财大气粗的天主教会有足够的金钱在中华帝国的都城修建一座足够辉煌的教堂。设计图纸 上显示,这将是中华帝国土地上的最高建筑物。但是,当拿了〃回扣〃并且和教会签订了合 同之后,帝国的官员们发现,如果这座教堂按照图纸修建起来,站在教堂的顶楼上,紫禁城 内皇家的一举一动都将一览无余。于是,在反复交涉没有结果之后,帝国政府表示〃愿意付 出建筑费的三倍价钱〃来换取对合同的修改。教会方面同意了,惟一令他们遗憾的是,早知 道就应该把教堂的建筑费用估算得更高一些。即使如此,竣工的西什库教堂依旧是一座精美 高大坚固的建筑物。它至今依旧矗立在原来的位置上,只不过1901年以后做了大规模的 修缮,这座高大的灰色宗教建筑上的斑驳烟火痕迹消失了……如同中国人关于它的记忆一样 。但是,洋人们的记忆是不会被轻易抹掉的,因为那些心惊肉跳的日子留给他们的印象刻骨 铭心。 在北京城里的其他教堂都已被义和团焚毁之后,惟独西什库教堂依旧矗立,于是,它显得更 加孤独无助岌岌可危了。 教堂受到攻击时,教堂内正〃人满为患〃:在这座教堂里供职和从外面逃来的神职人员已有 数十人之多,其中法国传教士13人,女传教士20人,为逃避义和团的杀戮而躲进教堂避 难的中国男性教徒一千多人,而教徒们携带的老人妻孩,加上外国人的妻子、孩童,妇 孺人数达两千二百多人。这些人都是非武装人员……除了恐惧之外,他们手上什么也 没有。 负责教堂防守的武装人员共41人,即法国水兵31人和意大利士兵10人,负责指挥的是 一名叫做奥利维利的年轻的意大利海军中尉。这些外国军人是两个星期之前在中华帝国政府 的允许之下从天津乘火车进入北京的联军中的一部分。他们是6月1日下午被分配到西什库 教堂来的。 也就是说,西什库教堂受到攻击的时候,保卫教堂的是41条洋枪。 大约是在6月16日左右,强烈预感到危险即将临近的西什库教堂大门紧闭,门口和窗户已 经用装满土的布袋垒起了防御墙,法国和意大利官兵们开始昼夜值勤,警惕地注视着教堂四 周混乱喧嚣的街道。 教堂内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已经被严密包围。 大约在早上,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哨,一支箭射进了教堂,箭上缚有信二: 字示天主教民知悉:今天津等处洋人皆已平抄尽净, 汝等守此弹丸之地,内无粮米,外无救兵,汝等识时务 者当自出投诚,必不杀害尔等。若能杀一洋人献首级者, 赏银一两;若拿一活者送到本团,赏银五两。指天为誓, 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