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都过来了,这次死不了!”
结果,两个月后,他真的回南京了。半年下来,竟出人意料的好了,生命又延长了5年之久。
(3)
—次,聂凤智的老战友贾若瑜去南京,给何鸣通电话,询问聂凤智的身体状况,问她什么时间去看望他比较方便。何鸣告诉说:
“老聂正在治疗,待治疗后我告诉他后再定。”
贾若瑜说:“现在不要打扰他,待他结束治疗后,我再去看望他。”
谁知,聂凤智一听说贾若瑜到了南京,治疗刚刚结束,就到华东饭店来看他。他是步行上楼的,呼吸都十分困难。这使贾若瑜十分感动,说:
“你怎么不打招呼就来了?应该是我去看你的。你是重病号,又是老大哥。”
他笑着说:“我虽是个重病号,但还能走得动。你远道而来,我更要亲自来看你。我的病,我自己心中有数,你不用替我担心。”
其实,他的身体己被病魔折磨得十分虚弱,十分消瘦,由于肺癌,他的喉头下方的气管已被切开,插上管子,固定在脖子上。他曾经若无其事,幽默地对人说:“你看,我成了无孔不入的人了。”
聂凤智病成这个样子,仍时时关心着他人。他听说南空原司令杨焕民重病住院,套着脖子上插管,硬是坚持着,专程到空军454医院,爬上三楼,看望了杨焕民。他这副打扮还到南空大院,看望了吴肃(原抗美援朝时期的空联司参谋长)、叶泰清(原空联司副参谋长)、王明礼(原南空副参长)、张雍耿(原空军顾问)、李发应(原南空顾问)等老同志、老的战友。
(4)
1986年,聂凤智被301医院诊断为肺尖癌变。因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两肺纤维化不宜手术,只能放疗及化疗,以后又进行气管切开。自他退下来到病逝,长达10年的时间,不要说因肺癌而进行的放疗及化疗,每天多次打针,吊水,只说气管切开后,气管切开的套管随着他喉部的动作上下移动着,都难受。
套管每日要清洗,一天4次更换管子,仅从1989年10月20日到他病逝的895天里,共更换了3580次。如果再仔细计算拔出1次,插入1次,就是7160次之多。护士都无法想像他是如何忍受这样痛苦的。一天,见他精神尚好,护士向首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每次给你更换管子,你都像没事似的,难道不疼吗?”
这时,聂凤智说:“我问你,如果你的小手上插了一根刺,扎进去和拔出来痛不痛?”
他又接着说:“那么粗的管子在刀口里抽出插进,每天8次,哪有不痛的?然而,病痛对革命者来说,它就像你拉橡皮筋那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人的意志坚强了,是可以战胜外来困难的。再者,现在的痛苦比起战争年代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5)
1992年临终前的一天傍晚,聂凤智已处于昏迷状态,神志不清,突然挣扎着要下床。护士不让,他就大吵大闹说:
“现在是建国30周年,敌人在千方百计企图侵略和破坏我们的国家,这个情况我要向小平同志报告。”
护士说:“你现在生病,不能起来。”
他说:“不就是战伤吗?没关系。”
在弥留之际,他想的仍然是党的事业、国家的安危。
1992年4月3日下午,聂凤智战斗的一生戛然而止,终年78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洞房花烛夜逃出家门
1913年8月,周希汉出生在麻城县周家坳。他的父亲叫周祁耀,30岁前曾娶妻并生有一子。可惜那孩子两岁时暴病夭折了。不久,妻子也贫病交加,不治而亡。
几年后,周祁耀才“疗”好伤,续弦娶了李氏;然后,夫妇俩租种了本村地主的几亩山坡地,早起晚睡,不分白天黑夜干起来了,可是劳作一年,还是难得肚子饱。脑筋活络的周祁耀不甘心,在农闲时,又干起了打铁的行当,有时,他还借点小本钱,贩卖小猪,结果,在他的折腾下,家境竟然渐渐有了好转。可是,周祁耀美中不足、也是他最大的烦恼,就是从他往上祖宗三代都是单传,上一个儿子又死了,李氏迟迟没有怀孕生育的迹象。
幸好,天道酬人,他整整40岁时,李氏怀孕生育了,并且是个大儿子!
他就是周希汉。
周祁耀在不惑之年有了接后的香火,自然欣喜万分,以后,对这个宝贝独子是宠爱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