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位是张学友、刘德华,后一位是郭富城。
这年夏天,黎明在香港红勘体育馆首次举行个人演唱会,名称为“一夜倾情”。演唱会一连开了10场。在当时的香港著名歌星中,连开10场是不算多的,这也是实力表现的一个方面。
同是这年,台湾走来一个林志颖,不仅直接威胁到郭富城的“天王”地位,也使黎明的歌坛地位受到震撼。
从1993年初香港乐坛的颁奖情况,便可以看出以上问题。这次林志颖总揽“三大奖”新人金牌,张学友连取14项大奖,刘德华排在第二,郭富城几乎没拿任何奖,而黎明除了“无线”给了他一个头奖,其他奖项均为配角。因此有人开始说风凉话:“真没料到黎明会输得这么惨,出了一年风头,到末了大跌脸面,真是‘红’得快‘残’得也快,不知还能在娱乐圈中混多久!”
颁奖之后,香港“四大天王”纷纷进军台湾歌坛。
台湾其实是黎明的“转运之地”,他在台湾拥有大量歌迷,1992年他曾与刘德华、郭富城一起,被台湾歌迷选为“最受欢迎的十大偶像”。此次台湾之行,黎明推出了全新国语大碟《堆积情感》。从台湾返回香港之后,黎明开始精心准备即将在夏季举行的个人演唱会。
“宝丽金”宣布,这次演唱会全面采用最新高科技手段营造效果,向国际水平的个人演唱会挑战。
这次演唱会起名为“夏日倾情”,安排在暑假期间举行,主要是为了抓住学生身份的歌迷。
黎明在香港的歌迷协会有7000多人,其中半数以上是青少年学生。从这次演唱会实际情况看,对黎明而言的确是盛况空前,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连续演出了20场。有不少台湾歌迷专程乘飞机赴港,只为一睹黎明的风采。但其效果还是不能与后来相继举行的刘德华、张学友的演唱会相比。
夏季演唱会之后,“四大天王”先后奔赴内地。
9月份,黎明在“宝丽金”安排下,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据说,“宝丽金”为这次演唱会的舞台制作,投入了1200万港元。
1993年香港歌坛出现的新趋势,是大力鼓吹原创歌曲。赴上海之前,黎明也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凡抄袭来的曲谱一律不要,从词到曲都采用原创作品。黎明还自己写了两首歌《我的感觉》、《只因你在此》。两个小时的演唱会结束后,上海观众对黎明评价颇高。
1994年,黎明获得一个特殊的荣誉,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任命他为“国际爱心大使”。这项荣誉性职务的年薪是1美元,其工作内容是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筹集善款,并把对孩子们的爱心传往世界各地。对一名歌星来说,这的确是一项殊荣。但是,这项殊荣怎么偏偏落在黎明头上呢?
在香港“四大天王”中,他的影响、实力至少还不能跟张学友、刘德华相比。理由据说是联合国有关人士认为,黎明对儿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为孩子们做事很踏实,而且不摆花架子、不空谈。其实其他几位“天王”也不缺少这种品质,因此选中黎明的真正原因外界是不得而知的。
顶着这个“爱心大使”的光环,黎明开始周游列国,献唱筹款。这对提高他的知名度是极为有利的,虽然个人暂时没有挣到多少钱。
1994年,香港经济整体出现滑坡,唱片市场也出现少有的低潮,包括“华纳”在内的许多唱片公司,被迫牺牲二三线歌手,把宝押在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王牌歌星身上。这年黎明出了两张国语专辑,三张粤语专辑,外加一张新歌专辑,数量是最多的一年。
就在黎明风头最劲时,他与“宝丽金”的合约期快满了。各家唱片公司暗中纷纷前来游说黎明挪窝。经过一番风风雨雨,黎明还是决定留在“宝丽金”。
到1994年11月份,“宝丽金”的业绩比上年下跌20%,为了尽量挽回颓势,“宝丽金”咬紧牙关,于12月再为张学友、黎明各推出一张大碟。香港传媒讥讽这是“两大天王的救亡唱片”。因为时间仓促,制作不精,以上两张唱片销售情况未能达到“宝丽金”的预期目标。“宝丽金”解释说,如此尴尬的处境,是由于猖獗的盗版造成的。
“宝丽金”在1995年夏季以后的大举措,是在红勘体育馆举办旗下两位歌王(张学友、黎明)的演唱会。张学友在这个夏天创造了一项纪录,个人演唱会连开34场,场场爆满。
黎明的个人演唱会则安排在11月份,名称为“那一夜我们在霓虹灯下共舞”,名称虽长但很有特色,使人品味出一种轻松而浪漫的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