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御厨们上堂烹饪课,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饮食艺术。
带着一肚子对饭食的不满,陈易开始慢慢用餐,同时留神倾听正殿内武则天的动静。
宫中的太医依然在外殿候着,随时等待武则天的传令,可怜的那些太医们,因为无法给予皇帝以确切的诊断,不敢施药,连填饱肚子的权利都暂时被剥夺了。中饭没得吃,晚饭也依然没有提供给他们,不过这些太医都是久经这场面的,肚子的饥饱根本不是问题,项上脑袋才是最重要的。
出了岔,不被责罚,不被砍脑袋就是幸事,饿上一两餐,根本不是问题。
以很快的速度吃了饭,并在待武则天也用完膳后,陈易又为喝了小半碗粥的李治检查了一下身体,检查的结果让他挺是惊喜的,也让武则天放心了不少。
检查完毕后,武则天示意陈易跟她到一边说话。
陈易也详细地讲述了现在李治身体情况的变化,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表示李治的病情并没什么要紧的,再过个几天,肯定会恢复到以前那般,甚至会更好!只要继续用药,病情还会进一步好转,能起身走走,甚至一段时间后处理朝务并不是没有可能。
陈易的话让武则天心神大慰,在盯着他看了一会后,说出了一句让陈易非常意外的话!
“陈易,本宫想让你到太医署中做事,你可愿意?”
“啊……这个……”
第八十九章小民有个要求
(新的一周开始,唐远期望更多书友的支持,求收藏、推荐、打赏!)
面对陈易的吃惊,武则天没任何的意见,神情如初,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口气淡淡地再问道:“陈易,本宫看你医术非常出sè,想让你到太医署中做事,你可愿意!”
“娘娘,这……”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陈易听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虽然说熟知唐朝时候的很多东西,但陈易并不完全清楚太医署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因为在后世研究历史的人眼中,这是一个不起眼的机构,大多人关注的都是什么中书、门下、尚书省的那些部门,还有大唐十六卫,这类历史书中都极少记载和描述的机?,根本少有人去关注,除非那些专门研究唐朝历史,特别是唐朝医学发展历史的人才会去细细研究。
但他也知道,宫内所有太医,都是属于太医署掌管的,被尊为太医的,都是一些医术非常好的人,至少在这个时代来说,太医都是些医术高明的人,也就是说,普通的人是肯定进不了太医署的……除此之外,好似太医署还掌管医学教育之类的,具体有哪些职责,人员配置什么的,他还真的一知半解。
外面候着那些人全是太医署的人,想着要和在殿外候命的那些古董极人整天打交道,陈易就觉得脑袋发胀,一万个的不情愿。
武则天注视着陈易脸sè的变化,继续说道:“本宫几年前想让孙道长来执掌太医署,但被他拒绝了,这次相邀,依然如此,本宫真是可惜这样一位非常出sè医者,没能进入太医署传授医术!”
武则天说这话时候似乎非常惋惜,还忍不住叹了口气,但又马上露出了点笑容,再说道,“本宫看你医术不差,和孙道长一道呆的时间不短,又曾得一些医术奇书,还把诸多关于医理的事记述下来,人又长的机灵聪慧,实可以到太医署中做事,行医执教……你可愿意?”
陈易抬起头,看了看武则天,再低下头想了想,在武则天的注视中,犹豫了好一会,才咬咬牙说道:“娘娘,小民所懂的那些医理只是因为看了一些祖传医书之故,并将其熟记而已,实际诊病经验远不能和宫中太医相比,如今也只是跟着孙道长,才敢为人诊病,若离开了孙道长,没有他的指导,实是不敢单独为人诊病,更不要说传授医术,那样……太为难小民!娘娘让小民到太医署中做事,小民实是无法胜任……还请娘娘收回成命!”
陈易这是委婉的拒绝,所说的当然只是一个借口,最主要的还是其他的原因,陈易知道,如今行医者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实难与士者相提并论,来到了这个时代,又对历史熟知,陈易当然不甘愿只当一名医生,即使当到太署令又如何?最终依然没有太大的前途。穿越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样的机会必须把握住,用它来做一番大事业,对唐初历史了解的比较多的陈易当然不会将这样的机会浪费掉,自然也就不愿意去太医署中做事,不然就是一辈子的医者身份,很难脱离出来。
后世时候当了多年的医生,穿越过来,总要换一种职业,换换口味也是必要的么。
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