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虚文,咱们兄弟久未谋面,说说心里话,快坐,坐坐。”
说袁
面对袁世凯,江世尧心里是既敬且怕,他和袁世凯交道打得早,当年江世尧骗婚入赘发了财,捐官至五品,通过袁世凯的连襟,才谋了个闲缺。宣统继位之后,明发上谕袁世凯足疾沉疴,恩赐回乡静养,江世尧旋即投靠了军机大臣铁良,得授畿督练公所稽查处管理,兼管紫禁城宿卫营务处。
大家伙儿都明白,大清的朝廷虽说有个三套车:三岁的宣统溥仪,其父摄政王载沣再加上个压根儿不懂政治的隆裕皇太后,势寡力弱,根本不成气候,实则袁世凯才是真皇帝,大清朝离不开袁世凯。
新朝新气象,摄政王载沣管不了那么多,他本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睚眦必报之辈,只记得当日袁世凯告发戊戌政变,导致光绪皇帝被幽禁瀛台,更怀疑光绪之死与袁世凯颇具渊源,甚至于疑心他下毒鸩杀。
既是咬牙切齿,心怀旧恨,自然便对张之洞苦口婆心的劝谏置若罔闻,非要剥了袁世凯的兵权,政治上的失策加之缺乏手段,彻底激起了北洋系的反弹,北洋六镇上下官兵虽是吃着朝廷的粮饷,事实上已是貌合神离,只差决裂,任何时候只要袁世凯一支声儿,全天下的北洋军和警察都得停下来,听他调遣,当然,袁世凯此刻乐意退居二线,由得载沣唱戏,他在背后挑拨,待到局势每况愈下,一发不可收拾之际,便是他袁大帅登场收拾残局的机会到了。
江世尧审时度势投靠了铁良,也不敢得罪袁世凯半分,他与袁世凯的心腹赵秉均过从甚密,透过他时不时向袁世凯投怀送抱。
这点做得极对,袁世凯自己首鼠两端,‘投靠卖身,左右逢源’向来是座右铭,先有李鸿章,再有荣禄,最后傍着慈禧,有了这些人的恩拔荣宠,他才仕途顺利,步步高升,位极人臣,现如今三座大山都已轰然坍塌,靠无所靠,他也在积极寻觅新的出路,不过这事急也急不来,就目前看,天底下只有人求他,还没有谁轮得上他来求的。但他卖身惯了,对手下人猜忌多,防得极严。
一切讲的都是政治。
李鸿章经营洋务多年,感触良多,留有一句名言:“我不惧你,我不欺你。”,袁世凯改了一改,在北洋六镇军事统领会议上训斥道:“我不惧你,还可欺你。”,这是对所有人说的,意思很明白:不听话,就趴下!
他是大清朝的曹操,自然也有曹操的秉性,狐疑重,江世尧投靠铁良那会儿,他私底下跳脚痛骂混账王八蛋,好在赵秉均与江世尧私交深厚,来回地打圆场方才解围,事情传到江世尧的耳朵里,硬生生地吓得他三天三夜没睡觉。
在天下人眼里,袁世凯是一代枭雄,在江世尧心里他是神,生杀予夺全在一念之间,江世尧可以背着搞点自己的小九九,谋点私利,袁世凯不大理会,但说到大是大非大原则上面,他是绑死袁世凯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赵秉均送给他的锦囊妙计只有这八个字。
袁世凯老谋深算,信不过江世尧,也知道他在北京弄的那档子事儿:故意留下刻着‘袁’字的毛瑟枪让人捡去,好撇清干系,让他袁大头变冤大头,袁世凯明里说道小德张‘移祸江东’,其实是在点拨他。江世尧身边不乏袁世凯安插的密探,一天一封电报,只他还蒙在鼓里。
老话说得妙: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袁世凯身居高位,做北洋军的大家长有的事就不能太明白,底下人也好活得松泛点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许多时候管得太多,看得太紧,也就没人愿意替他卖命,到头来只会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不过从来没有人敢太岁头上动土,袁世凯的精明世人皆知,北洋系更是奉若神明,只是袁世凯很聪明,懂得韬光养晦,和光同尘,时刻隐匿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比如赋闲三年,表面上看他每天钓鱼逗鸟,悠闲自在,孰不知他每天晚上阅读各地密报直至深夜,全局尽在掌握之中。
庆王私下对比李鸿章和袁世凯,说道:‘李鸿章手下的都是自己人,办事情畅快,而袁世凯手下的都是敌人,这些人防着袁世凯有朝一日会杀了他们,袁世凯也防着有朝一日被他们杀,互相提防,归根结底,袁世凯在用人的法度上终是差了半截。’
但话从两头说,能在中国历史上挂的上名头就意味着不是普通人,袁世凯脸厚心黑,城府极深,对于做大事,谋全局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一大必要条件,所以两相比较,袁世凯胜过李鸿章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从懂事起,他的信仰便是坚定不移,事无巨细追求利益最大化,谨守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