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页)
,眼神闪忽不定,分明是在找寻主顾。整个广场灯火昏黄闪烁,人影憧憧,未来过的,可能会感到有如误进“鬼市”。
金城、姜雄在未进广龙堂前都曾“光顾”过这儿,施展过“空空妙手”,跟人开过“片”,有一次还几乎被警察逮住,对这儿的情形十分熟悉。二人也不心急,先在广场上转了个圈,又到各摊档看了看,最后才选定了一个目标——一个蹲在灯影暗角,身穿长袍,拉低帽子,眼睛向四周瞟来瞟过的青年人,金城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个二世祖之类的人物。
青年人见金、姜二人朝自己走来,慢慢站起身,拱拱手。
金城也不说寒喧话——一说就不像是“常客”了——轻轻打了个响指,低声道:“有什么好货?”
青年人见与来人并不相识,便把头上的帽子顶了顶,也不多言,便从袖中取出一个卷轴,低声道:“朱德润的真迹。”
金城把卷轴展开,是一幅山水画;溪山平远,林木清森,是朱德润的笔法;因已年代久远,真乃古色古香。
金城打开姜雄带来的特长电筒,从怀中掏出放大镜,把整幅画连落款印章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俨然是一个内行的古物鉴赏家。完了,看定青年人,同时举右手,把拇指跟食指中指搓了搓。
青年人稍稍犹豫了一下,忍着声道:“一千五百大洋。”
“开玩笑!”金城一摆手,“刚才我们看到的那幅黄公望的真迹才要九百大洋。老友,黄公望和朱德润都是元代的画家,但黄公望的名气比朱德润大多了!”拉拉姜雄的手,“走吧,到别处看看。”说完,二人转身就走。
走了七八步,青年人从后面便追上来,拉拉二人的衣袖,低声道:“先生果然是识货的人。我这里还有一件墨宝,是北宋著名书家蔡襄的,他可是‘宋四家’之一啊!如果先生两件都要了,我愿意低价出售。”
金城想了想,三人又回到原来那个阴暗角落,青年人又从袖中掏出一个卷轴来,递与金城。
金城展开,是一幅正楷,笔力雄浑,端庄沉着,正是蔡襄的书法,也已纸质泛黄,古色古香。
金城又掏出放大镜,打开长电筒,把整幅字仔细看了一遍,又举右手,把拇指跟食中指搓了搓。
“如果先生两件都要了,”青年人咬咬牙,“就二千大洋!”
金城哈哈一笑,一拍青年人的肩膊:“老友,二千大洋可以买田买地买大屋了!你这两卷字画怎可以买这样多的东西?……”金城话未讲完,青年人就急了:“先生,这不是两卷普通的字画,是古代名家的真迹啊!你先生是行家,是识货的啊!”
金城又是一笑:“过奖过奖。我这人其实俗得很,附庸风雅罢了,对银钱最是斤斤计较。这样吧,我觉得这两幅字画也是不错,就出一千二百大洋吧。”
“太少了!这怎么行!”从语气中可以听出,青年人决不愿意。
“二千肯定不买!”姜雄这回开口了,“再给个价。”
“好吧,就一千八百。”
“不行,一千三百。”
“唉呀,先生,我已经让了二百大洋了!”
“如果你一定要这个价,那也没办法。”金城笑笑,向姜雄打个眼色,姜雄会意,向着青年人浓眉一竖,双眼一瞪:“我说老友,你到底是不是做生意的!”
青年人立即有点心寒,金城与姜雄尽管生得不算高大,但体格健硕,一看就知是习武之人,自己单身一个,又在这阴暗角落……不觉双手抱紧卷轴,嘴唇微打哆嗦:“那就一千七……”金城又拍拍他的肩膊:“老友,无需心惊,我们不会在这里硬抢你的,离开了这里就难说。这样吧,各让一步,就一千五百大洋。在天光圩里,我想这个价是绝对公道了。”
青年人一想,自己的赌债如果明天仍还不出,说不定那些“烂仔”会把自己劈开八段,现在卖一千五,还了赌债还有几百大洋可以快活快活,于是道:“好吧,就一千五百。”
“交割”完毕,金城把两卷轴放进袖内,看着那青年人急匆匆离开广场的背影,微微一笑。姜雄见金城颇有得意之色,忍不住低声问:“城哥,你什么时候学会鉴赏古物的?”
金城哈哈一笑:“我哪会鉴赏古物,只是略懂一二,唬那小子的。”
“你不怕这是假货?反被那小子骗了?”
“你可知道那小子是谁?”
“什么?”姜雄大吃一惊,“城哥你认识他?”
“我认得他。他把帽子往头上顶了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