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页)
卫凯抿着嘴扭过头,装做没看见这位“大男人”那幼稚的小心眼。
白晓棠这个好热闹的,倒是很捧场,马上又踮起脚,瞪着眼顺着尹贺的手指看过去,那直愣愣看稀奇的劲头跟逛动物园的小朋友似的,远远的就把那个男生看得直发毛,看得尹贺的嘴角偷偷摸摸的往上翘。
报到之后的时间似乎突然变得快起来,没几天就开学了。
近几年来,在市一中有一条在学生们中间口耳相传的名言:校长一开口,上帝就发抖。
一中虽然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总共却只有一位校长负责全面工作,下面分设了几名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让上帝发抖的就是这位正校长。
好在,让上帝发抖的机会不多,基本是每学期一次,多了估计上帝也抗不住。
正校长姓刘,四十刚出头,正是男人干事业的黄金年龄。高高的个,微微有点拔顶,长得挺斯文,讲起话来慢悠悠的,一句话跟一句话中间总留了一段不长不短的空隙。有学生私下里形容听他讲话就跟听某位少数民族歌手唱歌似的,总觉得有种替他上不来气,干着急的感觉。
不过,刘校长单凭讲话还不能让见多识广的上帝打哆嗦,他过硬的本领在于他那惊天动地,鬼哭狼嚎的……歌喉。
新学期开始的升旗仪式上,刘校长缓缓的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在台上对着麦克风带头唱起国歌来。
与他慢条斯理的讲话风格相反,他那破锣般的嗓子极其的高亢,有力,绝对的跌宕起伏。九曲十八弯,弯弯让人找不着调儿。台下的师生没办法,也只得一边跟着上帝打寒颤一边跟着他一路撒开鸭子胡跑一气,以至于到最后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唱的究竟是国歌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没办法,这是一中由来已久并颇为著名的一项优良传统,某位中央领导来S市视察时,还专门提过一中的这条校规,称其是一项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因此这条铁打的校规,即使校长也不能违背,上帝也没有辙。
白晓棠小小的个儿缀在排尾,半闭着个眼儿,仰着头,可劲儿放开了大嗓门,唱得比谁都投入,嚎得比谁都起劲儿,调儿也跑得比谁都远,哈皮得不行。一边唱一边兴高彩烈的想:好玩,好玩,真好玩!大家一起跑调,而且每个人都跑得不一样,尤其是校长,跑得太有意思了。嗯,真是太好玩了!
身为男生排尾的汪静言站在她的身边简直苦不堪言,本来跟着破锣嗓子的校长唱跑调国歌的滋味已经够难受的了,偏偏耳朵边上还有一个大嗓门的跑调大王扯着嗓子猫哭鬼叫。
随着庄严的乐曲声和跑调的歌声,五星红旗缓缓的升到了旗竿的顶端。
白晓棠大大的吐了一口气,嗯,那叫一个神清气爽汪静言大大的吐了一口气,唉,那叫一个头昏脑胀! 校长讲话,副校长讲话,初中部、高中部的教师代表讲话,初中部、高中部的新生代表讲话,初中部、高中部的学生代表讲话……为了避免这些重要讲话的精神不能为同学们所理解和牢记,据说,这些话将来还要在开学仪式上再讲一遍。
好容易等到所有人的话都讲完了,升旗仪式也就结束了。老师们回办公室。学生们则上卫生间的上卫生间,排队回教室的回教室。当然,作为爱惜时间的新时代少年,这段时间也是学生们重要的交流时间,既可以说一说国内国外、校内校外的八卦,也可以在上课之前活跃一下脑细胞。
比如校长的头发好像多了点,是不是用了生发剂。刚才的那个升旗手是哪个班的?长得挺帅的。
又比如,刚才初一二班那个代表新生讲话的女生瞅着真假,那双小眼睛吧,都快长到脑门上了。倒是高一一班的那个新生代表长得挺有气质的。
再比如刚才唱国歌时,咱班谁跑调跑得那么利害?跑调跑成那样,也不知道小点声,生怕别人听不着似的。
说这话的是初一一班的三个女生,她们原先都是同一个小学的,刚到一个陌生环境,自然就抱团儿,相互挽着胳膊,显得十分的亲近。
一个微胖的女孩吃吃的笑了出来:“可不是吗?我看刚才还有隔壁班的人在往我们班这边看呢。这调儿跑的,比校长跑得还利害。”说着,用手碰了碰被挽在中间的女孩,特意似的朝她一笑:“李娜,你站在前头也听见了吧?”
叫李娜的女孩儿个子比她的两个朋友要高一些,听了朋友的话,有些矜持的微微一笑,点点头,问:“你看到是谁唱的了吗?唱得……”
“是我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