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页)
理能力与心理能力的背离。二是应酬压力与消受能力不对称。凭一般规律推测,像陈逸飞这样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可能少不了各种应酬,尽管据说他平素烟酒不沾。但那种缺乏规律的生活,苦乐不均的饮食,只能适应于而立之年的青年人,对于知命之年甚至于杖乡之年者,则无疑是一种摧残。三是来日无多与事业未竟之间不对称。在陈逸飞独特的视觉艺术天地里,其事业的辉煌才头角初露,可谓方兴未艾,但事业无限,人生却有限。欲在人生苦短的暮年前后完成未竟的事业,必将使自己陷入每天追星赶月的玩命之中。在传统的价值观主宰舆论的年代里,人们赞美这种忘我的献身精神,而在理性思考的年月里,人们开始将之视作对事业、对社会、对人生的轻率,人们之所以为名人而骄傲,那是因为他是属于整个人类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4)
(朱荣林:《“不对称”的陈逸飞》,《新民周刊》2005年第16期)
陈逸飞的病逝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给中年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
针对陈逸飞过度劳累加重病情,欧阳正汉在《陈逸飞之死敲响警钟》一文中称之为过劳死,就是过度劳累而死。文章列举了很多实例,提醒人们防止过劳死。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筋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丧命。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累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中年对男人来说,是肩负着家庭、职业重任的非常时期。而这一时期,却正是男人的身体素质由盛而衰的当口,稍不注意,身心极易患上各种疾病。据陈逸飞的司机讲:“陈逸飞先生工作时玩命地干,常常连续几日不休不眠。他前段时间就曾发生过胃穿孔,后来又一直感冒发烧,但他一直坚持,最后实在挺不住了,才进了医院。”只要病情稍微好转,就离开医院继续工作,正因为他对工作的这种高度激情,忽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最终倒在了人生的舞台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专业营养师说,引起“过劳死”的主要原因有重体力劳动、无休息日的工作、夜班等违反生理规律的劳动,因过重的压力等产生的情绪方面的过重负担等。此外,由于上述原因而出现的睡眠规律紊乱,休息、闲暇时间减少,过量饮酒、吸烟,饮食习惯变化,放弃休养,家庭生活不稳定等因素,也会导致积劳成疾。
一项针对城市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66%的人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者占到62%;一干活就喊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的有57%;皮肤干燥、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48%。在众多健康问题的困扰下,近几年我国中年男性“猝死”屡屡发生。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Jan Malm)由于连续超负荷工作导致心脏骤停突然逝世。著名数学家张广厚、音乐家施光南这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艺术家、管理人员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却在50岁上下猝然离世!如今,陈逸飞的死又一次让悲剧上演!
(欧阳正文:《陈逸飞之死敲响警钟》,《中国文化报》2005年4月20日)
过度劳累的人,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可能不在少数,在责任特殊的中年知识分子中间可能更普遍,应该警钟长鸣,健康第一。这是说来愐怀陈逸飞的,是说给所有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的,其实也是说给我们自己的。
张欣为陈逸飞的过早离世写下了一篇《名人之死》,开头两段说:
陈逸飞过世之后,他以往的接受电视媒体采访的节目被较为集中地播放出来,感觉他的状态就是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人。如果看见他躺在病床上,总相信他随时会起身,处理各种各样的事,这就是他,不走,永不会改变。
在他的追思会上,许多人热泪滚滚,不能自制,估计有一半的眼泪其实是为自己而流,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张欣:《名人之死》,《新民晚报》2005年5月29日)
一半的眼泪是为陈逸飞而流的,一半是由陈逸飞而想到自己的生命境遇而流的,这话值得认可。
人生越苦短,越要爱惜生命。
群体记忆
逸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