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4 页)
过来便看,初开始的迷茫,不一会儿恍然大悟,看着看着又不自觉的红了脸颊,最后则是笑得无比的得意,到最后,安卉意犹未尽,微微挑起眉毛,“这年头,真真儿是得罪谁都不要得罪文人啊!”
贾赦轻笑,眼睛里也满满的都是得意,“看来,我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onlyyourbarbie亲昨天送的地雷哦,今天也不算少,共同弥补前天没更。
073意外
贾赦与安卉一起亲自誊抄了数份;手腕上虽然觉得有些疲累,兴致却依然高昂。
安卉一边抄着一边感叹,“果然不愧是探花,这文采真是杠杠的。”
林如海以安卉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子;写了一部折子戏。他的探花之才,可谓是字字珠玑,再加上极尽渲染的笔力,安卉似乎能预见到这出大戏在京城掀起的风潮了。因为她近乎完美,所以以老太太和王氏为原型的人物则是恶毒的到了极点的代表。
她知道,他们的很多事情是贾赦告诉林如海的,而林如海似乎和贾赦的关系不错;也肯信他的话,却没想到林如海如今也一样是把老太太恨到骨子里去了。若不是为了亲生女儿;就只凭着老太太是贾敏生母这一点,林如海也不会下手这么狠毒。
如果说之前她还对林如海一些似有似无的抵触的话,那么此刻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换上的是滔滔不绝的敬佩之情。经此一事,安卉彻底的长了见识,她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得罪的就是文人,他的那支笔比刀剑更犀利,足以让人遗臭万年。如,“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冤案。
因为施耐庵一部《水浒传》,几乎没人不知道“三寸丁,谷树皮”的“矬人”武大郎,还有美丽淫~荡的潘金莲。若是有人骂哪个男人是武大郎,或者说哪个女人是潘金莲,便是极大的侮辱,对方势必是要拼命的。可是,事实上武大郎和潘金莲比窦娥还冤。
历史上的武大郎本名武植,小名大郎,虽然是出身贫苦,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少年即考中进士,然后,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他,兴利除弊,清廉公明,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好父母官,曾得到百姓送万民伞表示敬意。而潘金莲则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与武植夫妻恩爱,共通育有四子。
可是,随着一位在武大郎贫困时资助过他的同窗好友王某的到来,这一切的安宁生活发生了改变。
原来,武植做官之后,同窗王某家境败落,于是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见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王某极度愤怒之下便不辞而别,为发泄心中怨恨,他在回乡的路上四处编造、张贴武、潘二人的各种丑事,极尽污蔑损毁之能事。而先前武植得罪过的阳谷下恶少西门庆更是与之沆瀣一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且版本极多,令武植夫妇的声誉遭受极大损毁。
而王某回家以后才发现,武植早已为他重修了房舍,并购置了家当。这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并发疯似的揭撕自己沿街张贴的污蔑言论。然而,谣言一旦传开,又如何能收得回
作为当时散发了谣言的始作俑者,王某自己都不能改变谣言的的趋势,更不要说处于暴风雨之中的武植和潘金莲二人了。这谣言的恐怖之处,可见一斑。
当然,若是事情仅止于此,武植和潘金莲也不至于遗臭万。可是,偏偏冒出了个施耐庵,他为了创作的需要或,以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为蓝本,整出了一部《水浒传》,硬生生的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塑造的深入人心,也就成就了他们两夫妻的“千古奇冤”。
安卉也不求贾家会遗臭万年,只要整得她们消停了也够了。不过,她也明白,若是林如海写的这些东西传开了,老太太和王氏也就不是消停那么简单了。
这么想着,安卉忍不住笑出声来,无意间抬眸,这才发现贾赦看着她的目光有些怪怪的,先是迷糊了一会儿,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终于想起自己刚刚不小心又说了“怪词”,心里暗恼之余,面上却只能装糊涂,“怎么这么看着我?”
暗暗祈祷着,“聪明”的贾赦还是自己理解,不要开口询问得好,因为她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看着安卉明显心虚的样子,贾赦微微眯起眼睛,也不隐藏自己的不快,“我记得,你以前是最讨厌酸腐文人的!”
看着贾赦那个样子,安卉不由得再次爆发了笑声,他那个模样,那个表情,任谁一看都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