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1/4 页)
问,“你知道什么是为臣子的本份么?私通边镇大将,你想干什么?”
“父皇,儿臣真无此心,儿臣与西宁也是一块儿长大的,昔日在宫里念书,同窗之情罢了。只是听说平安州屡有盗贼,赵长史文弱书生不通武艺,儿臣才派了侍卫在一旁保护。”忠顺王不知道是哪儿出了差子,可是赵长史给人杀了,西宁王死了,他的人也死了,关键是还给人逮了个正着,捅到了上皇跟前儿。绝对不能失去上皇的信任宠爱,忠顺王连嗑了几个头,脑门儿抵着地砖,嘶声哭道,“父皇您想,赵长史一行有几个人,西宁在平安州二十年,将军府有数不清的亲兵侍从贴身保护于他。退一步讲,若真是赵长史所为,他们又怎会陨身损命呢?又是谁杀害了赵长史一行人呢?父皇英明,这绝对是有人成心陷害儿臣,父皇,您看着儿臣长大,儿臣从不敢有不忠不孝之心的,父皇。”
“那你跟朕说是谁陷害你?”
忠顺抬起头,额上一块儿青紫,眼睛红肿,十分狼狈,道,“儿臣骤闻此事,晴天霹雳一般,如今六神无主,儿臣请父皇下旨明查,还儿臣一个清白!”
“行了,回府好好想个比较合理的你的长史侍卫缘何命丧平安州将军府的理由?”上皇仿佛有些倦意,淡淡地道,“这种酒和茶叶的事儿就不要再提了,蠢得朕都不好意思相信!然后,去跟皇上说,为何西宁王身上的伤是由你府上侍卫的剑锋造成的?是,你觉得巧合,可是朝中这么多王公显贵,怎么偏偏就你府上的人去凑这个巧章!”
上皇拔脚就走,忠顺王扑过去抱住父亲的双腿,哭道,“父皇,儿臣真的没做,父皇……”
徒景辰也没躺太久,晚上就挣扎着起身去仁寿宫请安。上皇看他脸色憔悴,叫徒景辰在榻上坐了,叹道,“身子不适就多歇歇吧,何必要过来。”
“儿子听睿卓说……”徒景辰低声道,“父皇不必生气,我也正想跟父皇商量这件事呢。儿子不信是王兄的长史杀了西宁,若有人行凶,肯定杀人即逃,虽剑伤吻合,更有可能是栽赃。”
“朕真是烦了他,别人念书是越念越聪明,忠顺竟是读傻了脑袋,朕问他半天,只知道喊冤,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上皇倦怠的揉了揉眉心,“忠顺素来糊涂,朕知道他是没这个胆子的,只是他做事不谨,授人以柄,私结重臣,也是事实。革了他的差事,永不叙用,他不是个当差的材料。”
徒景辰猫哭耗子的劝着,“王兄有王兄的好处,编书撰史,兄弟们都比不得王兄细致。”
“不,这不是些吃穿拌嘴的小事儿,像他与睿卓不合,吵多少次朕从不理会。有些事可以商量,甚至你退一两步,包容些,也无妨。有些事,不说你,朕也绝不能坐视!”上皇断然拒绝,冷声道,“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忠顺能陪朕看戏哄朕开心,孝心可嘉,朕平日偏他一些,多些赏赐,也是人伦常情。朕也一直以为他是个明白的,原来是错看了他。这个位子不是好坐的,朕知道你的为难。忠顺读痴了脑子,被人叫唆利用,做些上不得台面的事。你上头只他一位兄长,让他三分也就罢了。可是更要记得,你才是皇帝!现在点醒他,比以后他真的出了差子,你再为难的好!”
不待徒景辰说话,上皇直接问,“西宁的事,千头万绪,处处透出古怪来,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着,平安州素来商贾夷人极多,能刺杀西宁,定不是普通人所为。可这事,又跟王兄有些风语,若拖久了,倒会多生是非出来,与王兄不利。”徒景辰道,“不如先赐谥号,正好汶斐在平安州,一并将西宁的棺椁运回来,也好下土安葬。西宁殁了,平安州将军府定要个老成的人才能压得住,朝中诸将,冯唐素来妥当,父皇以为如何?”
“嗯,尚可。冯唐外粗内细,也可命他细查西宁之事。”
“是,我也是有此意。再有,郡王被刺,平安州节度使治下无方,难脱干系,石光珠去职罢官。还有,就是西宁郡王之位,西宁无子,旁的侄孙听说也并无出息成器之人。他于平安州镇守二十余年,劳苦功高,如今枉死,嗣子承继又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儿,总不能灵前无烧纸祭奉。”徒景辰道,“我想着,不如命老六过继,承西宁王位吧。”
上皇听还算周到,点头道,“嗯,是这个理儿。西宁的事儿明面儿上先了结,暗地里查访,这事绝不简单。”
自此事后,上皇便命忠顺王交了礼部的差事,专心在府里闭门读书。栩太妃虽不知具体事,心中难免担忧,身上也有些不好,又是一番请医用药。上皇去看时,栩太妃难免提一句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