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第2/4 页)
是匆匆遣嫁;那杨太太就要为世人非议……就是杨大学士;也有薄待元嫡长女之嫌”说到这里;她顿了顿道:“当初你娘是养在沈家;可情形与杨家不同。孙沈两家是通家之好;两家太爷兄弟相称;且孙家确实无女眷能教导闺女;才将你娘送到咱们家来。就是外人提及;也是情有可原的便宜之计。杨沈两家却是不同;实不宜效其行事……”
徐氏说的婉转;沈沧却不愿意遮遮掩掩;直陈厉害:“杨氏冲喜;进门;过后我一闭眼;她就要背个岍丨克亲长;的罪名;她本就丧母;你这样雪上加霜不是害人是什么?杨廷和就算在家事上糊涂;也不会答应此事……”
沈瑞这两日因担心徐氏;钻了牛角尖;被这一点醒;早已满脸羞惭。
徐氏在旁;眼见丈夫全无顾及地提及生死之事;不由红了眼圈。
眼见沈瑞讪讪;沈沧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摆摆手打发沈瑞下去。
马车里只剩下夫妻二人;沈沧握住徐氏的手;低声道:“且好好的;不要让孩子担心;要长命百岁、儿孙满堂;那是我欠你的……”说到最后;已是低不可闻。
徐氏紧紧地回握丈夫的手;泪如雨下……
王宅;书房。
看着眼前的中年人;王华摸了摸胡须道:“这样的折子;到底有些冒失;要不然你在思量思量……”
那中年人三十几岁年纪;国字脸;看着浩然正气。他躬身道:“恩师此话差矣;学生身为言官;本就有督查百官之责……”
王华摇头道:“话虽如此;可吏部尚书是重臣;门生党羽众多;这样的折子上去;以后你就要艰难……”
那人带了笑意道:“恩师勿要担心学生;既是言官;哪里有不参人的?得此机会直陈御前;说不得正是学生的际遇……”
十年寒窗;一朝出仕;入了官场;人人都有颗上进心。即便对外是刚正不阿的御史;也不例外。
王华见状;便不再说反对的话;只道:“马文升毕竟是三朝元老;就算其子确有不当之处;不可牵连过广……”
那中年人道:“老师放心;学生自有分寸……”说到这里;有些犹豫道:“只是这样的折子;就算罪名落实;马文升也不过是子不严;;只恐三位阁老那边;会趁机落井下石;谋尚书一缺……”
他这样说;倒不是关心马尚书吃亏;而是想着要不要跟着“落井下石”。官场之上;既要踩人;自然是一踩到底最好。
王华摇头道:“就算有心;他们也是白折腾……沈沧不支、刘大夏是真的老病;要是马尚书这个时候退;朝廷就一下子出了三个尚书缺;变动太大……马文升虽恋栈不去;难得不党不群;皇上心中也多为倚重;不会允他致仕……
无巧不成书;就在王华拉着门生密议此事时;翰林院中沈理也做着差不多的事。只是提及的对象不是吏部尚书马文升;而是右都御史戴珊。
翰林院;东书阁。
临窗罗汉榻上的小几上;摆着黑白子;坐在上首执黑那人不是旁人;正是现为翰林侍讲学士的沈理;坐在他对面的也是个翰林官。
那翰林官与沈理是好友;如今却是欲言又止;好一会儿方道:“大人真要插手此事?可是大人年资尚不足;何苦为他人做嫁衣?”
沈理失笑道:“李兄放心;我有自知之明;此举并非是盯着右都御史的位置……”
左右都御史是大九卿;正二品;以沈理现下的品级与年资自然是够不上。
那姓李的翰林闻言不解道:“大人既没有这个打算;那是谢阁老那边的意
沈理与李翰林是多年知交;这次科道那边的人又是李翰林的同乡;沈理便实话实说道:“李兄不用多想;不甘阁老之事;我也无心与戴御史为敌;只是此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早晚遮不住;现下提前爆出来;不过是要让京城诸公不要只盯着刑部与兵部罢了……”
马尚书那边是儿子受贿;戴御史则是内闱不清;妻子索贿。
李翰林听了;立时反应过来。
如今刑部尚书沈沧与兵部尚书刘大夏同时告病之事;众所周知。并不曾听闻刘大夏与沈理有什么私交;那沈理关心的自然是因病告退的沈沧;此举不过是“祸水东引”罢了……
待沈家一家四口在西山庄子上安顿下来;朝会上言官报着的两个折子;立时引得朝堂震动。吏部尚书之子收受贿赂;证据确凿;被人弹劾;又有右督御史之妻有不当之举。
要知道今年可是“京察”之年;多少年资满了的人挤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